观靳之林新作有感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专栏:
观靳之林新作有感
李尤松
日前,靳之林先生展出了近年来所画的150幅新作,展示出中国油画的新面貌。
画展一楼全是油画花鸟画四条屏,画面中洋溢的热情、新颖的形式、深厚的学养令人备感振奋。我最喜欢的是《玉兰》和《果园苹果树》,准确的色、挥洒的笔和饱满的情三者的结合是其最大特点。2月的玉兰花在碧蓝的天空的映衬下,更显得洁白。作品画得很快,皴擦顿挫,一气呵成。而花瓣向背的冷暖变化又完全体现出环境色的观察方法,色彩妥帖到位。印象派精准的色彩和中国画的笔法的结合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一切又是靠饱满的情绪一气贯之,发乎于情止乎于理,随心所欲不逾矩。
靳先生热爱陕北,表现陕北,深入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由此才接触民间艺术,发现其学术价值,并从中总结出中国民间本原哲学———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生殖崇拜和生命意识。反过来他又把这种理论认识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在《向日葵》、《玉米地》、《南瓜架》、《葫芦葡萄》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激情和对生命的礼赞。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的体现。
一个艺术家属于时代,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靳先生出身于冀东平原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乡村的美景和家中丰富的藏画激发了他绘画表现的热情,开始了艺术上的实践。来到北京后,他师从吴静汀、李智超学习中国画,打下了很好的山水、花鸟画基础。1947年考入北平艺专跟从徐悲鸿、吴作人学习油画,向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学习国画。1951年毕业留在中央美院任教,协助董希文组建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深受董希文艺术的影响:重视民族精神,重视画面的气质,重视主观感受,探求油画的民族化之路。此时他的油画基本上是继承了吴作人传授的北欧佛拉芒油画技法并结合了董希文主张的对主观感受的重视。从师承看,先生以往的作品多受董希文、吴作人、古元这三位大师的影响,而本次展出的作品显现了李苦禅的影响、中国画的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所以他的这批油画花鸟画中既有印象派的光,又有文人画特有的安静与天趣,这也许是画面的形式和题材所带来的,能结合两者而无一丝的牵强附会的感觉,确实需要学养。在年轻的油画家看来油画技法未逊于前辈太多,但对中国画的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相距甚远。所以这批油画花鸟条屏中所表现出的幼功和学养是令我羡慕的。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讨论着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从王羲之在兰亭叹人生之短暂到苏东坡赤壁慕长江之无尽,表现了人的渺小与对宇宙的敬畏,他们也将这种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思考带到了书画之中,使中国画有了一个无比宏大的空间。这种空间意识是西方的风景画所逊色的。所以靳先生要用油画山水这个名字,来描述他的作品,即西方的外光写生技法,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追求。画展二楼中厅的大画是这种结合的最好体现,在黄河九曲十八弯河谷,在两岸的层峦叠嶂中,作者在万籁俱寂的环境里体味着河对岸的远山,犹如舞动的银蛇和飞驰的蜡象。人在其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此时绘画的意义已不在技术层面上了,画笔之意不在画,在于山水之间,在于寄情、示气。
先生的画是朴实的,有感而发,有什么说什么。反观今日之画坛虚张之势盛行,作品外表异常花哨,如同有名酒之包装,而无佳酿之琼浆,且倒出的全是泡沫。新的皇帝新衣被成批量地生产出来,裁缝比原来更高明,已达到了人我俱骗的境界了。情感空泛、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必然结果,难道这样就是国际化吗?所以我们希望先生作品的展出能给画坛带来一些新的启示。(附图片)
1、果园苹果树(油画)(靳之林)
2、大禹开凿的河槽(油画)(靳之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