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优化环境 强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第6版(专页)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抢抓机遇 优化环境
强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河南省郑州市市长 王文超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和内陆对外开放城市,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抢抓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努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广泛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市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1—7月,全市直接进出口总值7.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2%;全市获权出口企业累计达到570多家。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7月,全市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46家,合同利用外资3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医疗、教育、公用事业、服务业等10个行业和领域,外资来源遍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郑州。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加强了与郑州的合作,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宇通公司与德国MAN公司合资生产高中档客车专用底盘项目和高档客车生产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引进日产新车型帕拉丁运动休闲车,今年将完成产销1万台的目标;安飞公司年产250万套的大屏幕玻壳项目也在郑州成功落户。东引西进取得明显成效,与兄弟省市企业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交通、通信、能源等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部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强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当前,郑州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郑州近期的对外开放工作将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为动力,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重点,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质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进三次产业全面开放,发挥郑东新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在对外开放中的平台作用,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郑州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先进城市行列,力争成为全省和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开放型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将突出抓好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市招商引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解决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引荐外商来郑州投资兴业。
利用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郑举办的有利时机,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促成一批项目。二是拓宽招商引资领域。鼓励外商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品牌买断、设备入股、租赁、“三来一补”等方式进行投资,以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郑州企业重组。推出一批优质国有工业企业对外实行股权转让,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加大对郑州汽车、铝工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大商业零售和物流业利用外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国际知名商业、物流企业进驻郑州,推动郑州商贸城建设。扩大城市公用设施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外商投资或购买污水处理、供水、公交等市政设施。积极引进外资进行旧城改造,推动郑州城市化进程。加大在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三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发挥行业聚集优势。整合郑州优势企业资源,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培育汽车、纺织、食品、铝加工和IT产业园区。通过专业园区建设,以更加宽松的环境和产业聚集效应,吸引外资的进入。
第二,扩大对外贸易,提高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巩固扩大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拓展美国、欧盟市场,积极发展非洲、南美及东欧等新市场。在巩固现有市场网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销商、代理商,建立营销网络。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纺织、服装、电缆、磨料磨具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认真落实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出口的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品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加快为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申报、登记进出口经营权,特别是要推进非公有制和流通企业获权,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大户。
第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一是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依托郑州的建筑、电力、交通等优势行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在不断壮大外经队伍的同时,推进外经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实施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集团。二是鼓励走出去跨国经营。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生产经营,实施“销地产”战略,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三是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简化劳务出国审批手续和环节。鼓励符合外方要求的各类企业职工及农民到海外从事劳务活动。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从业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逐步扩大中高级劳务输出。
第四,强力推动“四区三港”对外开放,构筑全面开放大平台。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赋予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要求各开发区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速度。郑东新区将“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新区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入驻,争取在利用外资上实现大的突破。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开发区的建设规模,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真正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步伐,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出口产品为主导,把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郑州招商引资、扩大加工贸易出口的示范区。努力扩大郑州航空港、铁路港和公路港营运能力,按照国际标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在郑州出口。
第五,实施东引西进,扩大对内开放。拓宽对外开放的视野,确立“市外即外”的思想,加大与国内城市的合作力度。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实施东引西进。突出重点,以加强与上海、广东、江浙地区的合作为主,为东部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东部更多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郑州转移,在郑州建立基地。鼓励国内投资者来郑州兴办企业。发挥郑州在人力资源、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参与西部大开发,同时也向西部的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实现双向引进。
第六,努力扩大旅游、教育、科技对外开放。利用和开发郑州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以嵩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嵩山景区的建设力度,加快郑州古商城遗址周边地区的开发,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按照国际惯例,促进郑州旅游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寻找投资伙伴,加大融资力度,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加大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介郑州旅游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郑州进行嵩山游、寻根游和黄河游等。以友好交往为先导、经贸合作为动力,加大对外交往力度,做好“外事搭桥、经贸唱戏”这篇文章。在加强与已结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新的国际友好城市,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树立对外开放新形象
把优化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工程,大力治理和整顿投资环境。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等16项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扶持,除土地出让金外,基本实行“零收费”。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符合协议出让条件、一次性缴纳出让金的,可优惠出让;外商以合资、合作形式参与改组国有企业,中方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土地出让金可作为国有资产再投入,等等。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实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申报材料齐备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所有手续。对非限制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备案制。对不涉及国有资产的合资、合作项目及所有外商独资项目合同、章程实行备案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现有的523项审批事项进一步压缩精减到317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外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诉工作,建立外商投诉案件联席办公制度,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重大外商投诉案件,切实做好外商投诉工作。实行投资环境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政策落实程度、外商投诉处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强化行政约束刚性机制。
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的兴起,郑州将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郑州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而努力。(附图片)
昔日的臭水沟已变成郑州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