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丹江口问“水”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丹江口问“水”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丹江口问“水” 本报记者 孟扬   金秋时节,踏访湖北丹江口市,最吸引我们的仍是那一库清流。汉江之滨、武当山下'...

丹江口问“水”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丹江口问“水”
本报记者 孟扬
  金秋时节,踏访湖北丹江口市,最吸引我们的仍是那一库清流。汉江之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曾因建起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而闻名;而今,又因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行舟问水,逆流而上,澄澈的水波,随风荡漾,晶莹透明。两岸山丘披绿挂翠,逶迤起伏,仿佛是两道绿色的屏障。而设置在高坡上的水质监测站,哨兵般注视着粼粼碧波……“这里的水又清又净,不信拿两瓶矿泉水来,倒掉其中一瓶,装满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两瓶一比,真假难辨。”同行的环保局的同志自信地说,“通过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防污治污等硬措施,我市治理库区水土流失面积257平方公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保持了丹江口水库优良的水质。”
  停船上岸,走进一片新生的生态林。坡地上,新栽的松柏迎风轻摇;山顶平坦处,枇杷树苗伸展着枝叶;林木之间套种的金银花、黄花菜蓬勃生长。据介绍,3年来丹江口市完成退耕还林14万亩、荒山造林14.8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2001年的34.4%上升到39.3%。他们还因地制宜,创造出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生态经济兼顾,防护林、风景林、致富林并重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营造模式,受到农民的欢迎。在健全护林制度、壮大护林力量的同时,丹江口市大力推行改砖代木、改燃代柴、改灶节柴,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如今库区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都建起了沼气池,3万村民用上了沼气。距水库最近的丁家营镇饶祖铺村村民杨余明说:“过去不管刮风下雨都要上山砍柴烧火。有了沼气,不用砍柴了,相当于每年每户封了4亩山。”
  “山顶松杉栎,山腰栗果杂,山脚桔杏桃,山下高产田,河库鱼虾蟹”的绿色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些考察过丹江口水库的专家称,水质现状及预测良好,可满足地面水Ⅱ类水要求,是中线工程理想的水源地。然而,当丹江碧水汩汩北流的时候,人们不应该忘记丹江口人民所做出的牺牲。为保持一库净水,他们痛下决心先后关闭了81家耗能高、污染重的中小企业,其中包括每年向市里提供财政收入上千万元的丹江造纸厂。
  丹江口市对新上项目严格进行环保评估,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近年又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水污染防治设施10台(套),年削减主要污染物4000吨,一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也正在建设中。
  全天候观测库区水质的胡家岭自动监测站于去年12月20日投入运行。在这里,先进的水质检测系统每4小时发出一组水质标准参数,并通过卫星传输将数据实时传递到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吴军告诉我们:“经过几个重点断面水质监测站的测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为国家Ⅱ类标准以上的优质饮用水。特别是8月6日以来,丹江口水库胡家岭监测点的水质已达到Ⅰ类水标准。”
  滋养着丹江口的一库清流,即将北上去缓解京、津等北部地区的干渴。采访中,丹江口市市长郭新明告诉记者,“去年温家宝总理视察丹江口时要求,确保丹江口水库永远是一库清水。这让丹江口人民备感责任的重大。今后,我们将按照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山水特色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京津冀豫人民喝上洁净的丹江水是丹江口人民的最大心愿。”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