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请别给自己“刨坑”
第16版(周末文艺)专栏:快人快语
明星:请别给自己“刨坑”
印荣生
如今有些明星变着法儿地炒作自己,几乎到了“奋不顾身”的程度。有的不惜抖绯闻、卖隐私。其实得不偿失,用刘佩琦的话说,这是在给自己“刨坑”。
刘佩琦因饰演《离开雷峰的日子》中的乔安山而一举成名,但有谁知道,在相貌上不占优势的刘佩琦,默默无闻做了数十年的艺术积累。成名时的他已经步入不惑之年,这在明星辈出且趋向于低龄化的演艺界,可算是“大器晚成”了,相貌虽然不可以选择,但人生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我以为,在这数十年中,刘佩琦完成的不仅仅是艺术积累,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很多人一样,年轻时的刘佩琦也曾急于成名,他坦言,自己在27岁前就一心想着早点儿出名。但因为种种原因,成名的机遇总是和他擦肩而过,在他苦恼之时,他的一位老师对他说,你不要急,不要浮躁,到了40岁你演技成熟了就不愁出不了名。刘佩琦记住了老师的话,而且一直演的是不起眼的小角色,扎扎实实地苦干了13年。学艺的同时学做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角色造就了大明星。如今的刘佩琦已是大名鼎鼎的明星了。
一个演员知名度的大小,只能取决于他的艺术才华,靠别的什么哗众取宠最终都是徒劳的。对此,刘佩琦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接受央视《艺术人生》栏目采访时,有人给他提了几条关于如何保持知名度的建议,其中有这样几条:写一部袒露自己隐私的书、举行一个告别影坛的隆重的告别仪式、请人“策划”打一场包赢不输或虽输犹赢的官司(这些用于成名的“法宝”正被眼下的一些演艺人员熟练地运用着)。刘佩琦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无异于在给他“刨坑”,如此下去必然会葬送他的艺术生命,这是刘佩琦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
演艺明星要靠塑造的艺术形象去征服观众,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要一丝不苟地去演好。全力提高演技,不断拿出像样的作品来,这才是演员出名的根本。抛开了这一根本,又是写自传,又是拍“写真”,弄出那些与艺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情变”、“走光”之类的“文化新闻”,即使弄得名声很响,观众也不会“买账”,这样的炒作,除了给媒体的“娱乐版”增加一些卖点之外,于观众、于演员本人都没有太多好处,说得轻点儿,是不珍惜自己、不尊重观众;说得重点儿,是在为自己“刨坑”,说不准哪天就会把自己埋进去了。
“刨坑”,听起来有些刺耳,但这个比喻是再恰当不过的。明星,为你自己,也为喜欢你的观众,请别给自己“刨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