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听乡村音乐会
第15版(国际副刊)专栏:
在印度听乡村音乐会
本报驻印度记者 张静宇
记者不久前在印度西海岸边一个偏僻乡村里观赏了一场音乐会,别开生面,让人难忘。
村庄坐落在印度喀拉拉邦海边的丘陵高坡上。入夜时分,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椰林映射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大地和海洋都被她的光亮涂抹成了银白色。远处,航标灯和着有节奏的海浪声送来巨大的光柱,一遍遍扫过人们快乐的面庞。音乐会舞台是记者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不寻常的一个。由于村里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地,舞台只能因陋就简搭在乡间公路旁。疾驶而过的汽车和摩托车不时将它们隆隆的马达声融入音乐的节拍,构成一篇篇奇特的乐章。
音乐会从晚上10时开始。乡民们吃完晚饭便早早地来到现场“抢占有利地形”。人们按照男女性别以公路为界严格划分各自区域。男人们将他们下身的蒙杜(一种用长两米左右的花布围在身上的当地男子的传统服装)折到膝盖以上,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相互间打打闹闹,开着善意的玩笑;妇女们身下垫着从路旁芭蕉树上折下的树叶,在孩子的依偎下悄声聊着家常。
印度人酷爱音乐,喀拉拉邦历史上便以印度艺术圣地闻名。当地很多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富有悠久传统的印度乡村音乐氛围中生活,因此哪怕是普通的村民对音乐都有不俗的鉴赏能力。音乐会的组织者对此显然深有感受。舞台可以从简,场地可以随俗,唯独在歌手档次和音响效果上不敢有丝毫马虎。参加演唱的清一色是从城里请来的专业歌手,人人生就一副洪亮的歌喉,加上摆得如小山一般的数十个大功率音箱,那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在寂静的夜晚远在十里八乡都能听到。
音乐会举办的日子恰好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会说英语的一个村民告诉记者,那天是当地的一个宗教节日。其实无论对村民还是对记者来说,音乐会因何举办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能从音乐中获得欢乐。在伴奏乐队以电子鼓、电子琴以及印度传统手鼓的绝佳配合下,六名男女歌手轮番上阵,大展歌喉,奉献给观众一曲曲高亢激昂、节奏感极强的民族歌曲。情到深处,台下观众和着节拍用力地齐声击掌,更有人兴奋地“翩翩起舞”。在历时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歌手们所唱全部是本国曲目。当我就这个问题向身旁一位村民求解时,他的回答再简单不过———“不喜欢”。
的确,对任何一个外国人来说,当他亲眼见证了远在印度一个偏僻小村庄的居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此挚爱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文化的精髓能够流传至今,魅力长存了。(附图片)
一名风趣的胖歌手在台上边唱边舞。张静宇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