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摆正位置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时代新语
贵在摆正位置
夏言
群众讽刺“衙门作风”时,有句常用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少数干部爱摆架子,脸老拉着,说话横点,群众忍就忍了,但要是腿越跑越细、章越盖越多,事情就是办不成,群众肯定要骂街。所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掉官员们本不该把持的权力,老百姓最得实惠,打心眼里拥护。
对这样的大好事,也有少数地方的政府官员态度不积极,有些地方是“旱天里打雷型”——雷声大雨点小,“放权”只放在嘴里喊,就是削减不下项目;有些地方是“金莲碎步型”,审批项目削也削了,减也减了,就是动作太慢,半天挪不了几步,叫群众看着憋气;还有些地方是“口是心非型”,有些项目说是不需审批了,具体操作时还得经政府部门默认,否则就有可能受到刁难。
看一看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的力度,这些地方的官员都应该有所觉悟。据报道,自2001年10月全面部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国务院已分两批取消和调整了1000多项审批项目,今年还将第三次取消和调整一批项目。国务院迅猛推进这项改革的一系列做法,为各地方政府树立了榜样,做出了样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谁用“推”、“拖”、“抗”的办法对付,谁就将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就要被时代抛弃,就要损害党的事业。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质是要求政府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使政府的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对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益处,握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官员人人尽知,他们中的少数人不愿意去动真格,无非是怕放权以后,部门和个人会失掉一些“利益”、会失去“坐等人求”的良好感觉。其实,旧的行政审批制度不改革,投资者会望而生畏,地方经济就发展不快,在地方大利益和个人小利益之间,你选择哪个?滥而杂的行政审批,直接损害政府形象,引发群众不满,形象不佳的权力要之何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政府转变职能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淘汰出局,谁又愿意成为改革的阻力?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地方审批项目削减得很多,表面看轰轰烈烈,但对留存的项目从审批方式、审批程序,直到办理时限,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来办事的群众看到的还是“官老爷”做派、衙门作风。这是典型的“简单化改革”,或叫“将改革简单化”,离“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去甚远。从这个意义上看,南京市的做法很值得学习、推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