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确保民生之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赴河北纪行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确保民生之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赴河北纪行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 确保民生之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

确保民生之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赴河北纪行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

确保民生之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赴河北纪行
本报记者 杨立新
  今年3月1日,由全国人大主持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始实施。9月20日至26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亭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对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邯郸市、武安市、邢台市、石家庄市、栾城县等地,认真听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与乡村干部、农民代表进行座谈,并走村入户,认真听取村民意见。
  依法有序 规范运作
  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农业人口5335万余人,耕地面积9673万亩。1997年以来,河北各地农村陆续开展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简称“延包”),截至今年3月,全省已有49797个村完成了土地延包工作,占总数的99.76%;共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218万份,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206万份,均占农户总数的90%。
  在延包工作中,各地认真履行规定程序,规范运作。各市、县参照农业部和河北省下发的样本,统一印制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记者随检查组深入武安市、栾城县农户家中查访时看到,合同书和经营权证填写规范,标明了承包地的面积、位置、等级、承包年限等内容。在合同、证书的签订、发放、管理方面,各地普遍做到了“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档案化管理,全省75%的土地承包档案移交县档案馆统一保存。
  为了及时纠正和查处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河北各地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99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8次土地承包工作督导检查,对多留机动地、不落实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随意撕毁土地承包合同等问题,进行了纠正。省法院系统今年3月以来,共审结土地承包民事案件1379起,并依法判处了一批严重破坏土地承包的刑事案件。
  保障利益 尊重民愿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社会各项事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必将占用农村一定数量的土地。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成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为此,河北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补偿安置方式:一是变过去一次性发放补偿为逐月发放补偿,为农户提供了长期的生活保障;二是试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被征地农户以入股分红方式进行安置;三是以租赁方式进行补偿,租金略高于当年土地收入;四是在城市改造中,给失地农民留下黄金地段用于开发经营;五是安排失地农民就业,没有就业的给予“低保”。
  河北各地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石家庄市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流转土地22万多亩。广平县积极引导外出打工者把自己的承包地租给本村或邻村的种田能手耕种。目前全县已有5000亩“打工田”迅速流转,使土地资源得以整合,租包双方实现了双赢。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检查组经过7天的执法检查,认为河北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河北一地,在全国也较普遍。
  ——一些地方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流转双方多为亲戚朋友,事前不签订流转合同,不向发包方履行备案或报批手续,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就难以分清责任,不好处理。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引导,逐步完善、健全流转机制,变无序流转为有序流转。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时,一些存在人地矛盾问题的村,由于人多地少户不足1/3,当时没能及时调整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一些群众强烈要求调整土地。这一土地延包后出现的新问题也需要解决。
  ——一些地方征、占地补偿费偏低,造成农民在失地以后生活困难。应适当提高征、占地补偿费,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