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监督制约机制 扬州多举措建设“廉政路”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
积极探索监督制约机制
扬州多举措建设“廉政路”
本报讯 近5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先后建成高速公路240公里,工程总投资近110亿元,没有一公里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没有因腐败“倒”下一名干部,没有一起关于工程廉政问题的群众来信、来访事件。这是扬州市纪委大胆探索重点工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全面推行“双合同制”取得的成绩。
在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中,扬州市纪委等部门坚持每月两次组织交通重点工程指挥部干部听党纪法规辅导讲座、召开法纪教育座谈会、观看廉政警示片,并组织有关人员参观监狱接受教育。市纪委还将廉政教育送到建设工地,为建设、施工单位的党员干部宣讲近30场,2600多人次接受教育。市纪委、监察局、交通局还联合选调纪检干部常驻工程指挥部,开展效能监察。2000年以来,市效能监察小组先后对156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督查,提出建议93条,帮助建章立制46项。
为真正做到反腐败的关口前移,1998年10月,扬州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在市纪委和监察局的指导下,在全国首创了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廉政“双合同制”,即规定建设方在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工程质量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廉政合同”。“双合同制”实施以来,先后有53家不合格分包队伍被清退,5名监理被撤换;全市没有一名干部在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中“倒下”;各重点工程质量大幅提高,京沪高速扬州段在竣工验收中获96.66高分,名列全省第一。交通部和江苏省在扬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了“双合同制”的经验。
市纪委逐步推进分权制衡制,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市重点交通工程中涉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工程招投标和工程经费统筹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工程指挥部集体研究决定。工程建设资金拨付、工程项目变更和工程质量把关等重要环节,都严格按照国际通用土木合同条款执行,形成了有制约的项目总监“一把手”审批制度和权钱分离、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做到了“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批钱”。(徐茂生 陈立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