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15版(理论专页)专栏:
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丹增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站在时代前列,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必须以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作支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为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以来,江泽民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着眼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作出哲学社会科学“两个不可替代”的论断,为我们明确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曾多次听取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进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说明和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关心和重视。
社会实践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依赖性和互补性大大增强。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上给予科学的分析和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日益明显,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且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着力回答和阐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发挥“思想库”的作用。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不断作出新的建树”。
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思想武器,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回答和正确解决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存在的问题,分析形势,把握导向,理清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服务,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理论创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行动指南。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对前人的理论观点进行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做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阐释与说明,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坚持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使命,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指导和理论武器,而且要以是否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要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检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在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努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把握时代特征,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吸取丰厚的养料,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管理体制、研究成果和组织方式上不断开拓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思维。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扬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观点,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观点;要深入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回答新的实际问题,探索新的发展规律,努力做到在理论研究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我超越和突破。
瞄准重大问题,创新研究方法。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重大问题研究为中心,将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针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不同单位之间、不同学科之间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开展开拓性、创新性和奠基性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建立跨地区、跨专业、跨部门的研究体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和人才队伍情况,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把学术力量强、研究水平高、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学科筛选出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扶持建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和研究领域,鼓励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构筑优势学科点、研究领域和学科群。
构筑学科基地,打造学术品牌。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建设好现有的学科研究基地,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型科研机构,汇聚人才队伍,生产重大学术成果,并鼓励这些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具有综合研究复杂社会问题能力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性基地。要改革科研管理和成果评价机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品牌。
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研究,为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
实施学术精品和优秀人才计划,带动科研综合实力的提升。要加大奖励的力度,对取得奠基性、创新性和学术前沿成就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给予应有的学术荣誉和价值肯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涌现学术眼光开阔、学术造诣深厚、学术胸怀宽广、学术品格高尚的大师级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吸纳自然科学以及其他一切学科门类的营养,深入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科研成果,创新科研手段和方法。
完善科研体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奖励基金,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应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加强各研究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改革示范效应和人才汇聚效应,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