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郭秀明》留给我们的思考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郭秀明》留给我们的思考 第8版(文艺专页) 专栏:   《郭秀明》留给我们的思考   李德润   电视剧《郭秀明》伴着观众的泪水热播。这里没有传奇'...

《郭秀明》留给我们的思考

第8版(文艺专页)
专栏:

  《郭秀明》留给我们的思考
  李德润
  电视剧《郭秀明》伴着观众的泪水热播。这里没有传奇故事,没有缠绵爱情,也没有扑朔迷离的侦探情节,更没有当红的“大腕”明星……可以说,几乎所有时下影视作品所看重的商业“卖点”都没有。然而,该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段先后播出以后,却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它,并为之感动和震撼!
  这部电视剧真实地再现了陕西省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感人事迹,热情地讴歌了郭秀明在艰苦的环境中,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塑造了一位农村基层共产党员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纯朴形象。正是这样一部纪实性的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广泛赢得专家好评,深受观众欢迎,普遍认为它“题材好,主题好,基调昂扬,人物鲜活,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催人泪下,是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象教材”。
  作家、艺术家,特别是影视工作者从《郭秀明》的艺术实践中、社会反响中会得到有益而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主旋律影视作品不是没人看,不是观众不欢迎,而关键是作品艺术质量。
  一些原本生动丰富的英雄模范事迹一到有些作者的手里便成了政治图解和假大空概念化了,造成主旋律影视作品声誉下降和观众的逆反心理。而《郭秀明》所引起的反响有力地说明,主旋律影视作品不是没人看,不是观众不欢迎,而关键是艺术质量。为拍好《郭秀明》,编导者仅剧本就多次征求专家和惠家沟群众意见,几易其稿。电视剧拍成后,更是多次邀请专家审看,征求修改建议。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该剧由最初的24集,先后压缩成20集、18集,最后又大刀阔斧地砍成14集,使得节奏加快,叙事简练,主题突出,更便于观众接受。《郭秀明》的艺术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弘扬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作家艺术家要强化精品意识,要倾注大量心血和热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以高度的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努力体现“三贴近”要求,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启示之二:和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是产生优秀作品、造就文艺新人、解决文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据《郭秀明》的编导者介绍,为了深刻地表现出伟大中的平凡,也为了从平凡中提炼和挖掘伟大的深刻,从剧本创作、筹划和拍摄,从编剧导演到每一位演员和工作人员,在完成这部电视剧之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进这片黄土地,深入这片黄土地,感受并领略这片黄土地,了解和掌握反映郭秀明崇高精神的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于是,那些戏剧和书本中无法想象的,可称作波澜的历程和事件,都深深地印入他们的心田,冲击着他们的灵魂。也正由于此,编导和演员“笔蘸泪水写秀明”、“眼含热泪演秀明”。所以,当这部电视剧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第一评价是:真实、自然、感人。
  这里没有颐指气使的所谓“大腕”,没有光焰逼人的明星。该剧中除扮演郭秀明的高强在广大观众中有点知名度外,其他都是陕西省当地演员,但他们深入基层实际,融入群众之中,恰恰如此,他们在剧中都很称职,生活、自然、真实,又富有鲜明个性,能让我们更真切地走进生活,感受真情。
  “我们唯一的美学法典就是生活”。《郭秀明》的成功,再一次地向我们证明:和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是产生优秀作品、造就文艺新人、解决当前文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文艺的成就取决于文艺同人民结合的程度。一个时代如此,一个流派如此,一种创作门类如此,作家艺术家个人也是如此。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劳动中的生活、感情和思想,是文艺发展的最深厚源泉。
  启示之三:收视率是衡量影视作品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当中央电视台决定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郭秀明》后,有些人认为虽然这是一部政治上站得住的积极向上的好作品,但仍然担心它的收视率。这些年,对一些弘扬主旋律影视作品,观众确实有一种逆反心理。因此,这种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不把它拿到观众中接受检验,怎么能知道收视率高低呢?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鉴赏力,相信自己的作品,也要相信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
  应该看到,有些主旋律作品,不被群众所接受,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作品自身质量问题,也有价值取向、审美观点不同等问题),也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以观众多少来作为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况且有些主旋律作品,开始收视率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舆论造势、观众口碑,重播时,收视率会高起来。据悉,《郭秀明》在央视一台播出后,收视率达6.84%,排在同期播出的节目收视率的前三名。它的成功充分证明,文艺创作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艺术质量问题,艺术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命运。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