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官——民——新书《郑培民》读后
第7版(大地·读者天地)专栏:
民——官——民
——新书《郑培民》读后
韶华
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即平民,老百姓。只有少数人,由于个人的和社会的种种条件或机遇,会成为大小官员。一位老革命说过:人生有“三关”:“掉头关”、“埋头关”、和“出头关”。这“掉头关”,指的是革命时期在敌人的监狱里或法庭上,要经得起考验;“埋头关”指的是埋头干事业,创造业绩或政绩;“出头关”就和官员有关系了。因为当了官,出人头地了,就有权,有了权,就面临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如果没有民主作风,会造成严重损失;再和“钱”字联系起来,如果数目太大了,又面临“掉头关”了。这时不是在敌人的监狱或法庭,而是人民的了。所以,很多人出事,大多在“出头”这一关口。
这个道理再清楚不过了:所有的官,原来都是平民。所谓“官”,无非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一个岗位而已。如果你当官了,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现在是官呢?还仍是一个平民呢?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个平民,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官”了,官升一级,“智慧细胞”成倍翻番,好像比昨天聪明了很多,说话一言九鼎……事故就会接踵而至。从长远的历史看,平民是永恒的,没有不下台的官员(不管什么原因),所以,官是一时的。“官员意识”容易养成,而当了官还能保持平民意识,是困难的。
这些年的文学作品,宫廷、武打、情爱、警匪等,有一些写得很好,但是看得多了,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希望看到有鼓舞性的作品。
陶冶同志的新作《郑培民》(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令人耳目一新。这本书原汁原味地写了郑培民的一生。从他的少年时代写起,接着写到大学生活,再从普通干部升到省委副书记,也写到他的爱情,写到他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他的人生历程是“民——官——民”,在他当了在老百姓看来是“大官”的时候,始终遵循着“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准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老百姓,始终没有丢掉平民意识。他人生的字典,停留在“民”字上,当他还没有返回“民”时,积劳成疾,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今天,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
社会上的职业有千万种,做官也好,经商也好,从医、任教也好,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妻、为人媳也好,要做成功任何事情,协调好任何关系,首先要有正确“为人”的理念,事业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如果当了官(不管大小),就觉得可以无所不为,称霸一时,那么历史是无情的,多少“官”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为官者不可不察!“人”字是头顶青天足踏大地,做一个真正的人,才能站得扎实稳定。
当官自然要为老百姓做点好事。有些官,当老百姓找他办事时,脸色铁得好像在零下四十摄氏度严寒下冻过的铁块,哼哼哈哈的,让人一见他就觉得身上发冷。河北省有一县委书记,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人们为他立了“功德碑”(在旧社会,县太爷“发动”老百姓给他送“万民伞”),这位县委书记自己下令砸掉了,他有言云: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没有功德可言。这真是明智之举。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郑培民》正文前题文说:“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是对郑培民准确的评价。
所以,这部作品写了为人的准则,各个年龄段的人,各个层次的人,各个行业的人,都可以读的。
作者把这本作品叫电视报告文学,实质上是一本小说。作品又利用了蒙太奇技术,也可以当作电视看。如果作者运用点“压缩”技术,篇幅是可以短一些的,显得更精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