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 感受上升
第7版(特刊·现场目击)专栏:
酒泉 感受上升
本报记者 廖文根
几分钟后,当大地的震颤渐渐消失,茫茫戈壁滩重归宁静时,站在发射塔架1000米外,记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浩瀚的太空,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的位置……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鞭炮声此起彼伏,东风航天城的职工用最为喜庆的方式庆祝中国首飞航天员胜利返航。21个多小时前,就是在这里,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开始了令世界注目,令国人自豪的太空旅行。
10月,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东风航天城秋意正浓。10月10日记者抵达这里。而就在当天,中国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时间已经正式向世界公布。而在此次发射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称为“发射首区”,记者在这里亲历了中国的飞天壮举。
“发射”是这个戈壁生态城的主题,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每一次发射成功,都将中国航天事业抬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10月15日的这次发射,无疑为这个小城留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将中国送入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7天的时间,记者收获的不仅是一次次激动。身处航天城,记者发现,在这个离绝大多数人较为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心与共和国贴得那么近。
7天时间,记者的脑海中储存着许多故事,但让记者感动的仍然是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画面。
“截止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10月10日下午,针对大家关心的发射准备情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箭船的质量我们十分满意。”“首飞航天员作出了很大的付出。与此同时,在他的背后有很多无名英雄。为了这个试验,很多人作出了默默无闻的贡献。我们的工程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很多平凡的人作了很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情做好,集合起来才是伟大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共鸣。而对近在咫尺的“飞天”,胡世祥信心在握:“别人能干的事,我们也能干,而且比别人干得好。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志气的民族。”
“为什么我们能用比较少的经费,比较短的时间胜利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关键在于我们有一支宝贵的队伍。”10月11日下午,在与记者的见面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谈起载人工程队伍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你看看我们的人多么仔细呀!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每次都把它发射成功,一成功,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经费。”
“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有幸能够担负这次任务,我们感到无上光荣。”10月14日下午,一场激动人心的见面会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在此次见面会上,中国首飞航天员梯队首次亮相。杨利伟与记者的对话至今仍在记者耳边回荡。
10月15日凌晨5时30分,还是在问天阁。一个载入中华民族历史的出征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4小时后,中国人的飞天壮举变成了现实。
10月15日9时,一个永载史册的画面在记者面前真实展现。(附图片)
本报记者廖文根在“神舟”五号转运现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