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吃亏 医生自己选 人才留得住 都江堰:信息化催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8版(科技周刊)专栏:点击中国信息化
看病不吃亏 医生自己选 人才留得住
都江堰:信息化催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本报讯 记者刘裕国报道:“我们现在看病再也不怕吃亏,而且还可以自己选医生”。这是记者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农村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该市把现代电子信息网络与农村基层合作医疗有机结合,改善了在低谷中徘徊了几十年的落后医疗机构。
都江堰市卫生局局长田树环介绍说,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点,采取各级政府补贴一半,农民自支一半的方式,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全市36.8万农民人手一证。同时,他们将所有合作医疗卡全部录入微机,每一个人每次就医的处方、费用等情况都能在各级计算机系统查阅。村乡市三级医疗机构实行逐级报账制,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对报账单位的住院费用逐一审查,对门诊费用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开了差错药、“黑心药”,不仅不予报销,还要实施处罚,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都江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信息网络,覆盖了都江堰市的28个乡镇,每一个乡镇医院都有一个操作平台,有专人管理。都江堰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宁生说:“为农民搞信息化服务,花这笔钱值得。”
有了合作医疗网,农民不仅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医院去看病,还可以自己选医生。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在全市2700名医生中评选并授予25人“名医”称号,从今年5月起,这些名医的基本情况全部进入了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网。被农民选中的名医,各医疗点信息员迅速在网上查看该医生当时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并通过网络向信息中心预约诊治时间。
合作医疗信息网络还成了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及时掌握和处理区域性疾病、流行病等情况的好帮手。全市各乡镇报病系统、防疫站与市卫生局、市政府信息网紧密相连,38台微机同时运行,昼夜不停机。一旦发现情况,村社信息员只需把情况传递乡镇中心站,市信息中心就能很快上报市政府有关领导,农民群众的健康有了根本性保证。
村镇医疗机构信息灵了,医疗条件变了,对人才也有了吸引力。100多名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主动要求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夜访中兴镇医院,记者见到梁涛、梁霞两名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年轻姑娘,她们和一位1969年就开始行医的老“赤脚”医生共同为这一带的群众服务,梁涛说:“现在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在乡村或城里上班没什么两样,我乐意呆在这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