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雨水情怀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雨水情怀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雨水情怀 刘水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雨是流浪者的灵魂,她漂泊的生涯,就像吉卜'...

雨水情怀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雨水情怀
刘水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雨是流浪者的灵魂,她漂泊的生涯,就像吉卜赛人;但经我多年的观察,雨也不是盲目流浪,它总是选择富裕之地、鱼米之乡,那里至少有山、有水、有绿,其中绿最为关键。您想,干涸的沙漠有雨吗?光秃的山峦有雨吗?雨带给人的不单是雪容花貌、明眸善睐,带来的是头脑的睿智、心田的滋润、步履的矫健、斗志的昂扬。凡雨水充沛的地方,那里一定山川滴翠、河水汤汤,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老残游记》里讲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千年古城济南的写照。如果那时有联合国的话,一定首先颁给济南一个“人居奖”。当时的济南商贾云集,群贤毕至,丝竹管弦,无昼无夜,就是南宋时的战乱,也能让生在济南长在济南的女词人李清照偏安一隅,到黄昏点点滴滴吟着锦绣词章,品着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果没有杨柳依依,泉水汩汩,我想一定没有李清照的文思泉涌,诗意盎然。可以说,尽管当时烽火连天,但大明湖的水养育了这位才女,千佛山的秀平添了她无穷的遐思,使这才女有着许多北方人不及南方女子才有的灵动和巧思。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行春风,难得秋雨”,我们的古人在上千年前,就懂得植被的保护对涵养水源的意义。陶渊明蛰居东篱下,没忘在宅前栽上“五棵柳”,人称“五柳先生”。我认为他当时决不是在炫耀自己,主要想在房前屋后种瓜点豆,营造环境,养育诗意。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都是在安居田园的日子里创造的。亲近山水,激发诗情,可以说是古代每个文人名垂千古、大显身手的良方。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浩浩乎千里渺渺,于是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志。王勃二十七岁时作《滕王阁序》,面对碧水蓝天,诗思汪洋,气吞长虹,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怎样一种境界,都是一湖春水荡涤灵魂的结果。古诗人,一接触水,就诗兴勃发,不可遏止。张孝祥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王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至于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也是由水引出的无穷遐想。其实不难理解,水本是组成我们人体的最主要成分,人是从一望无际的海洋里进化而来的。杨利伟从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水球,由于水的存在,使我们的地球分外壮丽。少年朋友学化学,是从认识和研究水开始的,因为水中含有人类除水之外最需要的氧啊。
  无雨的日子,就像干旱的沙漠一样荒芜。雨打瓦檐,丁丁冬冬,那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乐章,胜似现代任何的打击乐和管弦乐。有人研究过雨滴,发现它里面凝结着许多微尘,而这些东西正是田野植物日思夜想的营养,同时雨又净化了空气。雨过天晴,马上给我们送来不用一钱买的自然氧吧。其实,人工降雨,总不是长远之计,因那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只有郁郁葱葱的家园,才能邀请雨滴款款莅临。葱茏的家园,笼罩在蒙蒙细雨中,那是人间多么富有诗意的美境啊!
  《烟台日报》载:烟台市今年以来的降雨总量达到八百多毫米,上次降雨超过八百毫米的年份是1985年,距今已有十八年。十八年啊!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也许短暂,但在我们北方这些干旱的城市里,二十年等一次,也难得啊!同时,我也看到降雨量最多的是海阳市,高达九百多毫米,我觉着这都不是偶然的。海阳这几年十分重视绿化,这可从给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略见一斑:“每村一里路、村植百亩果、户栽十棵树、人人尽义务”,“努力建设房在树中、人在绿里、绿抱村庄、果绕山川、绿荫村民的绿色新农村”。这是诗,是歌,是音乐,是及时雨,是政府最明智的举措。今年的“人居奖”颁给了山东的威海,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的家乡海阳也能获此殊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