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中腾飞——来自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报告
第5版(社会观察)专栏:专题调查
在教育改革中腾飞
——来自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报告
本报记者 龚金星
9月8日,坐落在北京海淀区恩济庄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热闹非凡。一些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齐集在这里,庆贺这所民办学校建校10周年,总结这所民办学校成功的经验,畅谈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以下称“学校”)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新型实验学校,成立于1993年。10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树立了民办学校教书育人的良好社会形象,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校和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校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以“学会关爱、学会助人、学会合作”为重点,以开好“做人课”为主阵地,以基础文明行为训练为突破口,丰富了做人教育的生动内容,形成了做人教育的基本模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坚持做人教育、双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五大办学特色,并为形成国际化特色积极探索。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着眼于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能够使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充分发展的舞台,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打开了解全球风云,通晓世界文化,感受现代科技的窗口。
近年来,学校组织的出国修学项目,成为强化英语交流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出国前的培训中,学校结合学科教学增开交际英语,培养学生具有不同层次的双语阅读、双语会话、双语写作、双语思维、双语交往的能力,以适应学生在异国的学习与生活。目前学校已与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美、英、加拿大等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0年来,共有660名学生前往国外学习和交流。
双语教学方面,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施教较早、师资队伍过硬、出国留学强化,使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今年,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潜能学生的需要,增加选修课,在全校范围营造“辅科浸透,主科渗透,环境烘托”的双语教学氛围,逐步实现“英语介入——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转化。
一流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手段也要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学校着眼未来、面向世界,以现代化的设施装备起来,成为实施先进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实验的平台。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也在逐年改善。学校占地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由1994年的8个教学班,220名学生,增长到今天的55个班,近2000名学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投资学校建设款项已达2.2亿元人民币。校园里,古树参天,百鸟争鸣,芳草萋萋,鲜花满目,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绿化委员会联合命名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学校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设施已进教室,另外还配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学生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各类专业教室、陶艺室、琴房、健身房以及现代化运动场,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成才的环境,学校因此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
教书育人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教育服务的态度和效果,是衡量教师业绩的基本内容。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些内容的保证。名师打造名校,名校培育名师。目前,学校有中、外籍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美国英语学会每年向学校选派近20名高质量的美籍教师,确保了全校英语教学水平和双语特色教学水平以及所有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学校十分注重师德建设。面对新世纪全面实施人才战略的新要求,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立足于素质教育,以课改促教改,并着重教会学生如何创新,以创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现代教学模式的核心。
完整的教研体系,丰硕的办学成果。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往往决定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水平。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做到了教学研究经常化,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他们承担了《对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探索》、《中学教师教学工作效益评价》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研究课题。学校是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会、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中心确定的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特别委托规划项目《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是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实验学校。
有了科研和教研的带动,学校的教学成果丰硕。10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跃居北京市重点行列,连续几年中考及格率100%,英语成绩一直稳居海淀区第一。学生历届高考录取率均达100%,其中,2001年本科考取率达到84.6%,1/10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文科在海淀区总平均分排名第二、理科排名第五、英语及历史平均分都名列全区第一。事实证明:素质教育搞好了,应试水平相应就会得到提高。
学校把“理想发展”诠释为全面发展加学有特长,通过各种活动对孩子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培养。组织科技、艺术、体育、各类学科社团和各类艺体训练队,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并持之以恒的训练,培养出一批批特长生。10年来,在各级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1500多人次。初中生张诗梦发明的“用于收集和排放污染气体的装置”申报了国家专利,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和香港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并被选送参加在香港举行的世界发明博览会。
(附图片)
校长张杰庭在长城给学生讲“做人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