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职工是如何顺利转岗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采访札记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记者调查
七万职工是如何顺利转岗的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潘跃
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东风汽车公司与跨国汽车集团日产公司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于今年夏天正式投入运营。东风公司7万名职工转变国有身份,随资产一起整体进入合资公司。经过合资重组,东风公司难度最大的职工转岗分流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没有实行买断工龄,没有出现集体下岗,职工心态平稳,转岗分流井然有序。
人们不禁要问,7万名职工转变国有身份,就没有一点震荡?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说:近几年来,公司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改革意识已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识到,不对老国有企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
改革不忘“主人翁”
东风公司共有在册职工12万人,其中8万人集中在老工业基地湖北省十堰市。经过30多年的建设,这里不仅建成了大小27家汽车及零配件专业厂、10多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而且形成了以建筑、运输、房地产等非汽车业务和公安消防、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性单位组成的庞大辅业。2000年,东风公司顺利完成企业的改革调整,公司产销持续增长,效益连年倍增。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东风公司提出“融入发展,合作竞争”的发展战略。在与标致、雪铁龙、本田扩大合资项目后,又与日产正式开展长期合作,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公司从2002年开始实施主辅分离和企业改制。
东风公司组建了十堰管理部,将从事辅业的26个单位从主业中剥离。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东风公司共剥离辅业职工约2万人,负担大大减轻,也为减少下一步合资公司人员分流压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将辅业人员进行剥离后,对剩下的职工,东风公司没有立即进行分流,而是采取“先合资再分流,人随资产走”的方式,将7万多职工一次性整体划入合资公司。对十堰基地的2.59万人的离退休职工,经与日方谈判决定,从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9%用于补贴离退休职工;对进入合资公司的8000多名内退职工,由合资公司给以内部退养工资。
目前,东风公司十堰基地7万名进入合资公司的职工,已有99.6%与东风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同时与合资公司签订了新合同。
全国劳动模范、东风公司商用车总装配厂调试分厂工人王涛告诉记者,开始知道合资重组,心里确有疑虑,自己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再学新知识确实有困难。公司工会和基层工会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改革重组的目的意义,改革重组的基本内容,宣传《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劳动合同》和《职工手册》。合同规定,工龄10年以上的职工签订长期合同,10年以下的视个人情况签订3至8年的短期合同。对目前没有签订新合同的职工,东风公司将保留4个月的缓冲期,让职工作充分考虑。这一合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新老职工的根本利益,职工心里踏实多了。
抓住维权“牛鼻子”
牵牛要牵牛鼻子,维权就要抓关键。
东风与日方签订的《关于劳动人事问题的特别约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劳动合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职工手册》三个文件关系到东风公司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到合资公司7万多名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是企业重组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牛鼻子”。
《劳动合同》的制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合同制订的每一个步骤都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劳动合同》文本定稿后,东风公司召开两次职代会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将《劳动合同》文本发给每一名代表,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职工代表认真审议,提出意见建议;公司有关部门根据职工代表的意见进行了两次修改。在第二次提交公司全体职工代表审议后,收到职工代表意见、建议56条,公司职代会将其归纳整理6条提交公司有关部门,在与日方谈判时正式提出。日方对职工代表的意见十分重视,全部采纳。
省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车身厂面漆三班班长匡开勋是公司职工代表,他说,谈判确认的《劳动合同》文本,提交全体职工代表进行投票表决,最后以99.7%的赞成票获得通过。《劳动合同》的制订,有法可依,确实维护了职工根本利益,职工不用担心了。现在职工的紧迫感增强了,大家纷纷学外语、学更多的技能,凭自己的真本领,找准自己的位置。
面临挑战不退缩
面对合资合作的新情况、新变化,东风公司职工的心态又如何?
设备制造公司组合机加工车间模工曹建栋深有体会地说,我16岁进厂,公司对我们这些人想得非常周到,争取最大的切身利益。
1996年进厂的机床厂市场科职工刘家云认为,合资的目的是让东风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公司有100多人参加了日语培训班,头发花白的老职工戴着老花镜一课不落地学。
属于辅业被剥离出去的水厂厂长杜保林动情地说:“我们一直以东风人感到骄傲,这次作为辅业没有进合资,开始确实有些想不通。为了使职工在主辅分离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思想盲目和动荡,我们将‘做高尚的人,送纯洁的水’的水厂企业精神作为职工的追求目标。”他们在转变职工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外抓服务保大局,内抓发展上效益”,让职工感受到辅业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大有前途。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