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在更高的起点上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时政广角 年终专稿
强军,在更高的起点上
本报记者 郭嘉 苏银成
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信息、心理等多维空间展开,谁赢得优势,谁就争得主动
新军事变革既为我军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就会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
直面现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扑面而来,它既为我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我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和中央军委立足我国国情军情,审时度势,在更高的起点上,筹划着我军的未来,并作出了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今年5月23日,中央政治局在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听取了军队有关人员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基本情况的讲解。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任务及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官兵积极行动,周密计划,扎实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各部队瞄准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前瞻性理论的研究与配套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许多单位制定了体制编制调整方案,向着领导、指挥、管理、保障体制和部队编成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开刀,使领导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武器研制采购体制、后勤保障体制等更趋合理;各部队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建设。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针对未来战争特点,实现了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调研、网上考试、网上对抗演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及时调整科技攻关课题,提高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科研的发展。
瞄准未来,抓住根本,争创一流
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军事变革之本。
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委、总部不断研究完善科技干部管理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及任期考评制度,建立了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对科技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使用等,都明确了具体办法,制定了目标规划。
作为我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紧紧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快实施新型人才工程,在“变革型领导人才、专家型科技人才、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技术型保障人才”等五种人才的培养上担当重任。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瞄准军事科技前沿,把人才作为办学兴校之本,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顶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战略思路,实施了以科学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龙头,以中青年骨干为重点的“百名人才工程”,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吸引、使用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
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都建起了“技术尖子人才库”,数以万计的复合型指挥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现代型管理人才、技能型操作人才被吸纳入“库”。二炮还在全军首开专家进入决策层先河,团以上单位的总工程师100%被纳入同级首长序列;试行旅以下军事主官行政职务和技术职称双轨制,探索军事干部专家化;着眼未来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走上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新路子。
创新战法,贴近实战,立足打赢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全军围绕“紧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谋划军事训练创新发展”主题,以四个适应为出发点,即“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观念、适应创新发展前瞻性军事理论、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内容、适应现代化的训练手段和适应一体化训练实践”,以按纲施训为主线,以使命课题针对性为训练重心,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重点,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打赢能力,推动了科技练兵的深入发展。
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深化课题使命性训练,适时组织了实装、实航、实登(卸)等重点难点问题攻关,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沈阳、北京、济南军区加大实兵演练力度,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练指挥、练战法、练合同、练保障;海军、空军、二炮等强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指挥、联合突防战法演练;兰州、成都军区深化高寒山地作战演练,研究解决“机动难、生存难、指挥难、协同难、保障难”的问题。为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全军积极开展区域协作训练创新实践,在组织形式、训练内容、协作对象、方法手段、训练保障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对联合作战兵团作战理论和区域协作训练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开展重点攻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