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大师风采中国情结——访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大师风采 中国情结——访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大师风采 中国情结 ——访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 本报驻波兰记'...

大师风采 中国情结——访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大师风采 中国情结
——访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
本报驻波兰记者 金钊
  波兰当代音乐大师潘德列斯基(见题图)今年三喜临门:从事音乐创作50周年,从事指挥艺术30周年,11月23日喜迎70寿辰。潘德列斯基是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音乐评论家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活着的贝多芬”。潘德列斯基的很多作品,如《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克莱多》和《耶路撒冷的七座门》,都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作为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潘德列斯基同样声名显赫。
  约访大师并不容易,潘德列斯基的演出邀请和创作计划现在已经排到了10年之后。今年,他参加了世界各地70场“向大师致敬”专场演出。然而,听说记者来自中国的人民日报,他便痛快地表示愿意接受采访。于是,记者有幸同这位须发皆白、和蔼得像圣诞老人的音乐大师进行了1小时的交谈。
  从潘德列斯基的创作履历中可以看到一长串获奖名单。其中,他27岁时创作的《广岛受难者挽歌》被认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锋音乐的代表作,该作品1961
  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潘德列斯基亦从此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记者问他为什么初涉乐坛就能创作出这样划时代的作品,大师说因为每个人在年轻时代都有强烈的叛逆、反抗的性格,在创作中就表现为力图超越前人。虽然大师强调先锋音乐已成为历史,但时至今日,潘德列斯基仍然保持着当年他追求先锋音乐时对新音色、新乐器的迷恋。
  潘德列斯基在其创作生涯的每个阶段都有重头作品问世。他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既有结构庞大,配器复杂的交响曲、歌剧、合唱作品,又有弦乐协奏曲、奏鸣曲这样的作品。很多音乐评论家和演奏家都认为演奏他的作品难度很大。记者问他是否有意将作品写得如此复杂,潘德列斯基说音乐是用来表现情感的,形式服务于内容,一切创作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作为指挥家,潘德列斯基指挥过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乐团。他长期担任北德爱乐、华沙爱乐指挥,是多个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他还获得了波兰电台颁发的钻石指挥棒奖,这是波兰指挥界的最高荣誉。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在1972年至1987年担任克拉克夫音乐学院的院长,为这个古老的学院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培养了许多享誉乐坛的知名人士。潘德列斯基还是罗切斯特、波尔多、马德里大学等几十所院校的荣誉博士,伦敦、罗马、柏林等十几个音乐学院的荣誉会员。在大师的日程表上,排满了赴世界各地举办大师班讲座的计划。
  潘德列斯基是中国爱乐乐团在国际乐坛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并被该团聘为首席客座指挥。2002年,中国爱乐的首次出访演出就是受他之邀,参加他担任艺术总监的卡萨尔斯音乐节。今年9月中国爱乐进行首次欧洲巡回演出时,在巴黎、华沙和维也纳举行了“向大师致敬”音乐会。中国爱乐这次在华沙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是大剧院2003—2004音乐季的首场演出。潘德列斯基认为中国爱乐作为一支主要由年轻乐手组成的乐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乐队的弦乐部分具有很高的水准。
  潘德列斯基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多次应邀到中国演出、讲学。他认为,中国的音乐家很有灵气,对先锋音乐也有独特的认知。潘德列斯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和乐器很感兴趣,认为中国传统乐器为他打开了新的创作视野。大师对笙发出的音响尤其着迷,认为笙不但音色独特而且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目前,他正准备创作一支以笙为主题的协奏曲。
  在谈到未来计划时,潘德列斯基表示要履约为2007年北京音乐节10周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目前正在搜集素材。此外,2004年4月,他还将在北京指挥《耶路撒冷的七座门》,续写他的“中国缘”。(本报华沙电)
(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