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浩浩淼淼向着清远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浩浩淼淼向着清远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浩浩淼淼向着清远   王火   好几年以前,在四川省作协的一次春节团拜会上,认识了净筱荟'...

浩浩淼淼向着清远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浩浩淼淼向着清远
  王火
  好几年以前,在四川省作协的一次春节团拜会上,认识了净筱荟。姓和名都有些奇特,却容易记熟。以后,就“认识”了她的各种作品。
  净筱荟爱心无限,天下为大。她是一个把民众社会、天下大事乃至宇宙变幻时时装在心中的作家。净筱荟的作品洋溢着泱泱大气、浩浩正气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我并不擅长写散文,只谈两点此外的感受。
  我听见一种主张散文随笔不宜“散”、不宜“随”而宜“结构谨严”的理论,认为“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是一种“轻率的产品”。认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的。我并不认为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保留这种理论作为一家之说并无坏处。但我又认为散文或随笔,如果“散”得好,“随”得好,也同样可出精品,不能反对“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必排斥“散”和“随”。写文章,总是要用脑的。既用脑则自然会有开头结尾、起承转合、前呼后应,也有抒情感怀、谈心写意、歌颂鞭挞,更会有哲理忧思、政治见解、历史启示、心路历程……的叙述与倾诉。完全不用脑的“散”和“随”,并不存在。散文随笔每每是个人的、独立的。每每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反倒放得开,反倒有自己的话语风度,反倒痛快淋漓,反倒不拘一格,反倒与人不同,有其独特性。我读净筱荟的散文,常感到她每每就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她没有框框套套,没有矫揉造作,非常朴实自然,每每会有淳厚而不乏味、典雅而不雕饰、庄重而不呆滞、流利而不油滑的效果。这也正是她的散文没有匠气、不受一定之规约束的好处。
  近年来,在文学形式中,散文坚挺。圈内人认为一般来说,实力派作家依然坚守着主阵地;中青年散文家势头看好;此外,每年都有一批散文新家崛起,其作品总像一股新鲜血液给文坛注入一种活力。净筱荟就是这样一位新星,她正与一大批新星在为拓宽散文的领域和天地出力。由于有“大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出现,紧跟这条道路走的人不少。但我欣赏的是净筱荟从实际出发,不去跟风。她像一条清水浩浩荡荡在流泻,追求真善美、追求对崇高的重视,写的仍是精短的散文。这无损于她散文中的美质和思想。好的“大散文”我也喜欢,但我不主张跟风。欣赏净筱荟的正在这儿。我想主要是她对写作并不那么功利。这使我想起一个寓言:一群淘金者,跋涉去淘金。道路崎岖坎坷而艰难。除了一个人乐呵呵,个个都愁眉苦脸大叫其苦。人问乐呵呵的那位:“你怎么不叫苦?”答曰:“我不太功利!能淘到金固然不坏,淘不到金我也欣赏到了美景,经受过了锻炼。”
  净筱荟的思想和为人似乎正如这位乐天派!她决不硬写,背上不扛着大功利包袱。写作、剪纸、画画则都发自内心,出自胸臆,是心灵和精神的触动,保持着品位和素养,胸中自有一番境界。老友杨闻宇同他们家有交情,谈起他们时,用陕西话说了一个形容字:“好!”依我的接触和观察,这是一个幸福、可爱的家庭。净筱荟和她的先生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他们的掌上明珠则忙着读大学。一家三口都颇优秀,挺有文化气息,的确是好!
  写到这里,我要介绍大家读一读《净筱荟散文集》中净筱荟的女儿张羽翔写她妈妈的一篇很有趣的散文《下雨天打伞》。这小姑娘也属于愿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一派,却不乏幽默生动的神来之笔,读了,就会加深对这一家人的了解。
  净筱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飞机设计。干了十五六年本专业,便如羽翔所描述的:将写作当成平日里最惬意的“散步”、“消遣”,“闲庭信步”在不知不觉中“散”上了“文”和“艺”的道路……她的剪纸艺术集里,在剪出的那帧悠然展翅、奋勇搏击的燕子旁配了这样的诗句:“如今的心灵,已百炼成钢/只浩浩淼淼向着清远。……”“为了天地的美丽/我愿年年飞行万里。”
  飞吧!在散文的天地里!净筱荟!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