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析“小黄鱼”现象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析“小黄鱼”现象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析“小黄鱼”现象   朱国良   报上说每周吃点海鲜对身体有好处。现在生活好了,条件有'...

析“小黄鱼”现象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析“小黄鱼”现象
  朱国良
  报上说每周吃点海鲜对身体有好处。现在生活好了,条件有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可以做到的。海货之中,我偏爱黄鱼。记得小时候,那真不是奢侈的东西,比肉还便宜,如今这东西身价高了。但市场上小黄鱼却多,虽小,味儿恐怕与大的也差不了多少。每每提篮小买,发觉一斤黄鱼有十多条。因而,时常是吃着吃着,吃出了一丝苦涩,留下了一份思考。
  记得十多年前吧,报纸上竟有“一斤黄鱼二十条”的报道,意在对那种竭泽而渔的行为进行抨击。倏忽间许多年过去了,这一斤黄鱼还有十多条,说明还有一些人只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之谋,贪图一时之快,只管在自己这一代对生物赶尽杀绝,如此不计后果,谓之“小黄鱼”现象,也算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吧!
  诱发“小黄鱼”现象的,显然是鼠样的目光,肤浅的认识,短期的行为,是愚蠢的思绪。“小黄鱼”现象其实比较普遍,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也时有所闻。君不见,时下有的干部只管自己在位时的一点工作,往往搞的是“李书记来了种李子,陶书记来了种桃子”那一套,树的是“个人形象”,搞的是“轰动效应”,亮的是“形象工程”,形成了“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本经”的局面。还有的企业承包者,只求自己这一承包期中多出成果,多出效益,管什么机器连轴转,工人没日没夜干,管什么防火防盗,安全生产。总之,他们只图一时之利,只管眼前利益,只顾个人得失,如一些打鱼人“大小不论,只怕没份”,把一些小黄鱼也尽数打了上来,变成了钱一样!
  我们说为官施政,创业开拓,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眼光。如今我们讲干部创业要“三代论”,即在创造和进取中,要继承好前代的业绩,搞好当代的工作,着眼后代的事业。这样才能一代接一代,接力有来人,薪火相传,环环相扣,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
  如果说这是一番大道理的话,那就来讲点生活的小道理吧。江南地方甚多一种被喻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此树又称“公孙树”,爷爷种下的树,往往要等到孙子这一代才有果子收获。没有一点眼光的人是做不到的。还有,过去农民车塘抓鱼,虽是竭泽,但也区别对待,他们往往把小的鱼儿放在一起,然后放生。可叹如今有些人总搞“一网打尽”,使得“小黄鱼”们难逃劫数。他们不愿费时费力地种“公孙树”,而只一味种一旬半月即可收割的“小白菜”,那些“在我眼前经过,决然不肯放过”的小鱼们自然也就生命短暂了。
  《增广贤文》中有言:“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说的也是个胸襟和眼光的问题。总之,我们千万不可提前就吃“子孙饭”,去干那些让子孙后代唾骂的打尽“小黄鱼”的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