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国防科大:瞄准军事科技前沿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国防科大:瞄准军事科技前沿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国防科大:瞄准军事科技前沿   王握文 郑燃   五十年峥嵘岁月,记载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

国防科大:瞄准军事科技前沿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国防科大:瞄准军事科技前沿
  王握文 郑燃
  五十年峥嵘岁月,记载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校的关怀与期望;
  五十年发展历程,记载着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的跨越和辉煌——
  古城长沙,湘江之滨,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军事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该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赫赫有名的“哈军工”。
  9月1日,该校将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走过半个世纪的国防科大,把这样一组数据写在了辉煌的校史上: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13万多名科技人才与指挥人才,走出的毕业学员中,有14人当选“两院”院士,100多人担任高校和大型研究院所的负责人,近300人走上省、部、军级以上领导岗位,诞生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核心路由器、磁悬浮列车、机器人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发展壮大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该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与勉励。1953年8月26日,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给学院题写《训词》:“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在“哈军工”时期,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50多位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曾先后到学院视察。1958年9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在“哈军工”调研后,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报告:“军事工程学院经过四五年的经营,规模很大,在远东来说,可能是唯一的。”1959年1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来学院考察后说:“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在这么短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7年7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家里接见了学院临时党委负责同志,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1978年6月6
  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精神,学校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1999年6月18日,根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命令,长沙地区3所军事院校并入国防科技大学,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中央军委赋予学校培养军队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使命。
  打造一流队伍 创建一流学科
  近日,国防科大遴选2004级上岗博士生导师工作结束,在遴选的192名在岗博士生导师中,中青年占52%。在新增的25名博士生导师中,平均年龄40岁,最年轻的仅32岁。
  多年来,国防科大党委把人才作为办学兴校之本,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顶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实施了以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龙头,以中青年骨干为重点的“百名人才工程”,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吸引、使用和保留人才的政策和措施,筹集50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近4
  年中,先后资助300多名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学位,选派了近百人出国留学进修,并从军内引进200多名博士、硕士来校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了整体水平,建立起一支由两院院士、高水平知名专家、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代表的人才队伍。
  国防科大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先后对学科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重组,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年学分制,本硕连读、优异生培养等模式。实施了“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和“研究生创新工程”,建立了五个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员自主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并立项资助60多项学院创新实践和科技实践训练项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队和国防特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学位授权学科已经涉及哲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和管理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学科专业40个,硕士专业学科80个,学科专业覆盖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去年,该校有9个学科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在首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4个一级学科位居同类学科前8名,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位居本学科第一名。
  抢占科技制高点 科研成果高水平
  “银河”闪闪耀神州。走进被誉为“银河”故里的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的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宽敞明亮的“银河”机房里,那镌刻着“银河人”30多年艰难跋涉历程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指示灯频频闪烁,宛若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
  1983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就诞生在这里,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后,国防科大又相继研制出“银河—II”、“银河—III”系列巨型机,使我国巨型机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银河”系列巨型机在天气预报、空气动力实验、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等领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环形激光器”,科大人不甘落后,把眼光盯住了世界光学领域的最前沿。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经过20年的顽强拼搏,终于在1994年将我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它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有关专家称,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2001年3月,他们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核心路由器,实现了我国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去年4月,由他们领衔研究建造的我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长沙建成通车。这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磁悬浮列车技术及工程化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多年来,国防科大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组织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联合攻关,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以高性能计算机、军用仿真技术、机器人、军用先进材料等一批有突出优势特色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整体科技实力已进入全国高校前列。(附图片)
何书远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