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三盏不息的长明火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三盏不息的长明火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闻   三盏不息的长明火   本报驻印度记者 钱峰   新德里梯莫迪路的大转盘旁有一座占地数亩的深'...

三盏不息的长明火

第15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闻

  三盏不息的长明火
  本报驻印度记者 钱峰
  新德里梯莫迪路的大转盘旁有一座占地数亩的深宅大院,威严的大门与连绵的高墙遮住了游人好奇的眼光。但倘若时光倒流40载,这里却是全印度的神经中枢,一位风云人物的官邸。为给人民留下世代永恒的回忆,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印度独立与强盛的开国元勋,印度政府在他离世后,重新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大院——尼赫鲁纪念馆。
  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纪念馆曾是驻印英军最高统帅的住宅。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作为开国总理,便成为这座住宅新的主人。此后17年间,他运筹帷幄,孜孜不倦,殚精竭虑,为现代印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走进纪念馆,满眼绿色顿时蔓延进你心里,穿过一大片如地毯般的草坪,一座两层高、百余米宽的楼房便展现眼前。橙绿白三色的印度国旗在楼顶迎风飘扬,宽敞的车道,静谧的树林,石阶旁的浓荫,一切恍如当年的模样,宁静中透出无边的和谐。走入大楼,房间里陈设着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资料,无声地叙述着主人不平凡的一生,让参观者的思绪也随着一个个展厅,被拉回到了百年前印度社会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889年11月14日,尼赫鲁生于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一个当地上流社会家庭。父亲莫蒂拉尔是印度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出任过国大党主席。在反英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大潮中,年轻的尼赫鲁1913年加入了国大党,之后抛弃优裕的生活,积极投身到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以反抗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他的勇气、信心和睿智赢得了民众的爱戴。1929年,刚逾不惑之年的尼赫鲁不负众望,当选为国大党主席,正式走上了政治前台,开始成为领导印度独立的中流砥柱。
  一间展厅里,尼赫鲁的几封狱中家书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目光。在长达数十年的反英斗争中,他先后9次入狱。他的全家,包括父母、妻女以及妹妹一家都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经历了多次牢狱之灾,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10年铁窗生涯期间,尼赫鲁克服了条件恶劣的种种困难,先后给爱女英迪拉写了几十封有关世界史的信件,这些家书精选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著名事件,语言生动,流畅清晰。后来,这些信件以《世界历史的一瞥》为名而结集出版。如今,纪念馆二楼还原封不动保存着英迪拉的卧室。偌大的房间内,虽然陈设简朴,但满眼都是书的世界,其中就有这本公认的文学名著。在成为印度总理后,英迪拉曾坦言:“父亲的来信有助于我准确地看待世界,正确思考问题,帮我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是其他教育都无法做到的!”
  在连任印度总理17年间,尼赫鲁提出了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建国方略,试图让贫穷落后的印度在摆脱殖民枷锁后,努力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他参与制定了印度宪法,巩固了印度政治和经济独立,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54年,他与周恩来总理还有缅甸吴努总理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已被公认为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如今,纪念馆内的会客厅、办公室,直至尼赫鲁最后撒手人寰的卧室,都保持着主人生前的模样。摊开的书卷,柔和的台灯,发黄的老花镜,旧式拨号电话……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放轻脚步,压低声音,生怕打扰了他。从一双双专注虔诚的眼睛中,似乎感觉到这些来自各地的印度民众正在静静缅怀着一代伟人,追思曾在印度现代史上留下浓重色彩的“尼赫鲁时代”。
  纪念馆大楼边一片林荫中,被人小心翼翼地辟出了一块空地。这里,三盏长明火安静地与大地母亲相依,每盏面前都摆着一面质朴的铁制名牌——尼赫鲁、英迪拉、拉吉夫(见图。钱峰摄)。三团永不停息的火焰,如同奔流不停的恒河圣水向前流淌,似乎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与近现代印度休戚相关的这祖孙三代的名字。(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