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她带领同样下岗失业的姐妹在自家的住房内,走上手工编织的创业之路。如今,她的“绣红”编织行已成为安置下岗失业女工的基地,几年来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330人次——李红岩:妙手织出红火生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她带领同样下岗失业的姐妹在自家的住房内,走上手工编织的创业之路。如今,她的“绣红”编织行已成为安置下岗失业女工的基地,几年来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3'...

她带领同样下岗失业的姐妹在自家的住房内,走上手工编织的创业之路。如今,她的“绣红”编织行已成为安置下岗失业女工的基地,几年来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330人次——李红岩:妙手织出红火生活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再就业明星

  她带领同样下岗失业的姐妹在自家的住房内,走上手工编织的创业之路。如今,她的“绣红”编织行已成为安置下岗失业女工的基地,几年来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330人次——
  李红岩:妙手织出红火生活
  王科 经纬 赵庆一
  42岁时从头再来,20件编织毛衣让她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展台上,时尚靓丽的披肩、活泼灵动的宠物笼——一件件手工编织品透出独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谁能想到,这些艺术品竟都出自大连市沙河口区侯家沟街道一些下岗女工之手。她们的带头人就是李红岩。
  李红岩办公室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看到李红岩的精气神,谁又能想到6年前的这个时候,她正因为下岗陷入人生的低谷。当时42岁的李红岩在单位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下岗对于在国有企业工作了20多年、向来好强的她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打击。“当时我身子好像一下子垮了,一病就是十几天,病好了也不敢出门,就怕邻居提起这事。”
  李红岩的下岗对于本已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一年,儿子考上了大专,怕家里出不起3000元钱的学费,硬是瞒着父母说没考上。李红岩知道这件事后,伤心地哭了。
  “我要走出家门,找回自信,塑造一个新的自我!”李红岩决定从头开始。
  下岗前,李红岩一直做项目工程的材料管理,没有别的技能,再就业难度很大;自己做买卖,又没有本钱。从头再来,对于一个已经42岁的下岗女工来说,谈何容易。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李红岩找到了自己事业的起点。
  “有个在外贸系统工作的朋友说,中国的手工艺品在国外很受欢迎,我的心眼就活了。”李红岩说,“像我这么大年纪的妇女,多少都会一点针织活,何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揽点活呢?”她找到了朋友,联系到第一批活,又找来附近几个下岗的姐妹,在自家14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了手工编织的创业之路。
  第一批编织活是20件毛衣。图样拿来后,李红岩和姐妹们傻了眼———客户要求的编织工艺是她们从未用过的。李红岩只好自己研究,每天都是下半夜两三点钟睡觉,后来终于把样品给编出来了。然后她又手把手地教其他人。十几天后,李红岩赚到了她自下岗以来的“第一桶金”。
  面对新的困难,政府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学习和探索,李红岩和姐妹们的编织手艺越来越高,一批批订单随之而来。周围的一些下岗女工纷纷上门学艺。家庭小作坊很快发展到了45人,14平方米的房子容纳不下,李红岩面临着新的难题。
  “关键时刻,是政府帮了我。”她说,“街道无偿提供了200多平方米的培训加工场地和办公室,并免费提供了一部电话;区委、区政府更是多次到街道召开现场会,为我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并帮助我贷了4万元无息贷款。”
  李红岩所在沙河口区区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社区就业已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李红岩的‘绣红’编织行,可以算得上是社区就业的典型,政府理应对她们多多关注和支持!”
  街道干部对“绣红”编织行也赞赏有加:“李红岩不但让下岗女工们学到了一门技能,有了再就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们对生活的信心。”
  与姐妹们同进退,“绣红”成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基地
  1998年年末,有一家建筑公司打算聘用李红岩,可当时的编织行已经发展到了50多个人。“公司给我的薪水很诱人,家人也劝我去上班。但我想,我要是走了,编织行里的姐妹们怎么办?最后,我决定与她们同进退!”
  如果说让李红岩决定从头再来的动力来自于家庭和孩子,那么现在她心里最挂念的,是那些下岗在家的姐妹。今年43岁的徐敏在1992年下了岗,丈夫收入也很少。1994年,徐敏不幸出了车祸,内脏严重受损,生活极度困难。李红岩知道徐敏的处境后,找到了她。
  “当时李红岩跟我说,我身体不好,可以干干手工活。这一百、二百元钱在很多人家可能并不在乎,可是对我们就不同了。是她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徐敏说。
  自1998年至今,“绣红”编织行共安置各类人员1330人次,其中在编织行固定从业的人员达到了600人。李红岩本人也被授予“大连市下岗再就业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事业发展了,李红岩又有了新想法。前不久,她注册了“绣红”商标,致力于使“绣红”编织行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以前都是外商提供原料,我们负责加工,就挣个加工费。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商标,可以上市卖,外商看好的商品,可以直接签订单。”她雄心勃勃地说,“我们还要在大连市的其他街道开展连锁经营,免费为下岗女工提供编织的技能培养,让‘绣红’真正成为大连下岗女工的再就业之家。”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