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京城名校绽花新疆——记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京城名校绽花新疆——记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京城名校绽花新疆   ——记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景宜 肖静芳   北'...

京城名校绽花新疆——记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京城名校绽花新疆
  ——记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景宜 肖静芳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著名的学校。2002年10月,该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办了一所分校,使遥远的新疆有了历史上第一所内地著名学府附中分校。它的建成为21世纪初的中国增添了又一曲民族团结的诗篇,也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工作的人,这其中有北京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校长康健。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本质
2002年3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和政府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的来信,信中表达了把北大附中这所名校引入新疆的想法,恳请教育部给予支持。陈至立立即请来了北大的领导和附中校长康健一起商量此事。在陈部长的热情鼓舞和北京大学的支持下,康健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开始了在新疆办学的生涯,开始了又一次民族交往的经历……
  康健对新疆并不陌生,还在他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留校走上教师岗位时,就担任了北师大第一个新疆班的班主任。面对分属10多个民族的30多个学生,康健做了很多工作,感到很累,觉得少数民族学生不懂他的良苦用心。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这一天是个休假日,维吾尔族学生依不拉音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说:“康老师,今天我请你吃炒片。”并且来到康健家门口一定要请他一同前往魏公村的一家新疆饭馆。康健很纳闷,依不拉音怎么会知道自己的住址电话?又为什么要请他吃炒片?什么是炒片?当一盘香喷喷的新疆面食送上桌来,依不拉音说:“康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您为我们辛苦了。”康健的心为之一动,一股感情的热流涌上心间,他一时语塞……依不拉音说:“这是我们新疆的好饭,还有拉条子,我父亲做得真正的好,将来请您到新疆喀什我家去吃我父亲做的拉条子。”这时候康健突然感到原来不仅是他在为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操心,他们也在默默地关怀着自己。从此,康健跨越了仅用民族政策来处理关系的层面,进入了和全班各民族学生交朋友、说知心话的境界。在康健的全身心投入下,全体新疆班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教育是在互相理解中进行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是新疆第一家投资达2.2亿元、占地千亩、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中学。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三级政府,对这所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教育的迫切心情,都超出康健的意料,也让他深为感动。于是,他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筹划教学楼,安排学生宿舍,扩建民族餐厅,安排教学计划。
  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是一条漫长而遥远的路。康健说:“我最初对少数民族和大西北的了解是从书本上开始的,比如诗中所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但真正和少数民族的接触是从少年时开始的。”1966年仅有12岁的康健随父母支边从北京来到甘肃嘉峪关下,康健的父母是医生,从那些到医院来看病的裕固族、回族同胞贫困的生活情景中,康健幼小的心灵滋生了同情和关爱,他懂得了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然他曾经也很想像父母那样做一名医生,但又像他后来所说的,医生关怀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关怀的是人的精神。
  在北师大任教期间,他听说有一个国际援华教育项目要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去实施,他毅然报名参加那支奔赴大西北的教师队伍。康健和同志们冒着干旱和风沙走进那片几乎被黄土掩埋的乡村学校,培训少数民族乡村教师,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写教案,一起喝带咸味的水。康健在心里十分敬佩那些在贫困地区搞教育的乡村教师,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事情,哪怕是和他们交流一下教学心得。可当这些教师走进培训班的课堂,变成康健的学生时,他们不敢讲一句话,恭恭敬敬地听康健上课。康健的心颤抖了,他说:“别这样,这样不是教育的本来方式,只想听老师讲,自己不敢讲或不准学生讲,这不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参与,不是单向传授。”康健恳切地说:“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不管你文化教育程度有多高,只要你来到这个班上,你就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是教育的本质。”康健的话让这些乡村教师深深感动,他们终于放下顾虑,开口发言。这个过程很艰难。
  就这样,在这一次次的民族交往中,康健一次次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2001年调任北大附中校长后,他常常遇到一些东部发达地区派人来,愿出巨资请他到当地去办分校。康健对他们一一婉拒,但却选择让北大附中向西藏自治区的15所中学提供200万元的网校教育援助。
  民族情深地久天长
2002年金秋十月,天山脚下瓜果飘香,歌舞琴声遍洒草原。北大附中昌吉分校正式开学了。作为北大附中新疆分校的第一任校长,康健头戴少数民族花帽站在剪彩的主席台上,他望着自己的第一批320名学生和50名教师,望着天山脚下崭新的校园,心潮起伏。
  从此,这所学校引进了北大附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由北大附中的直派优秀教师和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的教育精英以及在全州挑选的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注重素质教育,每天有第二课堂,开放英语、美术特色班等。学生们平时的测验也是用北大附中的试卷。
  康老师被当年的维吾尔族学生依不拉音迎请回到喀什家中,他新铺了地毯,新摘了瓜果,还有老父亲亲手为康老师做的新疆拉条子;在乌鲁木齐,开朗活泼的女学生阿米娜和不爱讲话的木哈达斯为康老师戴上手绣的花帽;在新开学的校园里,一群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握着康健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这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与教育的本质。是的,康健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汉族老师,而基础教育和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业,然而康健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和真诚的奉献,把一个人和一个事业连结在一起。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