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洛克比空难英美立场各异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洛克比空难 英美立场各异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洛克比空难 英美立场各异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1988年,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103号航'...

洛克比空难 英美立场各异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洛克比空难
英美立场各异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1988年,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103号航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发生爆炸,270人遇难。由于怀疑利比亚恐怖分子制造这起悲剧,空难成为美英与利比亚对立的死结。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制裁利比亚的决议。不久前,利比亚向联合国递交了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赔付损失的信件。英国为此也向安理会主席递交了一个议案,呼吁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缩短中东访问日程回国,会见美国遇难者亲属,征求他们的意见。西方社会对利的举动普遍表示欢迎,但英美立场各异。
  在洛克比空难问题上,英国态度一直都比美国积极。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就提出在荷兰审判涉嫌制造空难的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以打破僵局。随后,利政府开始持合作态度,于1999
  年将嫌疑人送到了设在荷兰的苏格兰特别法庭。联合国部分放松对利的制裁,英国政府恢复了与利的外交关系。2002年5月,利首次向遇难者家属律师透风,表示愿赔偿每个受害人1000万美元,但否认此事与政府有关。美英开始与利官员接触。英国认为这是利积极转变的信号,希望利参加世界反恐行动。8月,利政府正式表示,愿意赔偿损失,条件是联合国解除制裁。但美英要求利政府必须明确承担空难责任,谈判“复杂而艰难”地又拖了一年。
  两周前,利政府在承担责任上再作让步。虽然表述只限民事责任,但英政府认为,这等于承认了利政府在空难中的责任。英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个不错的结果。它们相信卡扎菲在改变国家形象上有诚意,但事情还没有画上句号。
  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不会用否决权来阻止解除对利的制裁。但白宫表示,对利比亚仍可能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人权记录不良、无民主仍然“严重关注”。在利比亚解决这些问题之前,美国对利的制裁仍然有效。
  鉴于美坚持制裁,利则采取分期赔款的办法:先付10亿美元到一家瑞士银行中的账户;若美取消制裁,利再付10亿美元;若美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上删除,利则再付余账。受害人可先拿到400万美元,然后分期取得余账。但若不能在8个月内解除所有制裁,受害人则只能再拿到100万美元。
  据报道,除美石油公司急于进入利比亚外,布什政府内对此尚有分歧。利正争取与美进行双边谈判。美国内也有不少反对解除对利制裁的声音。家住新泽西州的戴恩和苏珊的20岁女儿在洛克比事件中遇难,他们说不要第二批赔偿,他们又找了律师准备将官司打到底。《华尔街日报》的社论说:外交赔偿方式将告诉恐怖分子,如等待足够的时间过后和付足够的钱,就可不受制裁。如果美国接受本·拉登300亿美元,又会怎样?文章说,空难家属们比较积极、公平,他们得到的补偿远比伊拉克战争阵亡者家属的要多。美情报显示,利未改变任何计划,如果布什正准备与这类政府做交易,将遇到信誉问题:因为美政府一直宣称,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纽约邮报》的社论说:按照联合国决议的要求,利比亚还未真正承担责任。(本报伦敦8月20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