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新教”更胜“老窖”——四川泸县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教”更胜“老窖”——四川泸县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农村教育见闻   “新教”更胜“老窖”   ——四'...

“新教”更胜“老窖”——四川泸县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农村教育见闻

  “新教”更胜“老窖”
  ——四川泸县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温红彦
  开栏的话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财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比,与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相比,农村教育仍显薄弱。为全面加强、大力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将于今年9月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要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迎接本次会议的召开,引起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本报记者近期分兵5路,就各地开展农村教育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从今天起,开辟“农村教育见闻”专栏,刊登记者发回的报道。
  位于四川盆地南端、深处丘陵地带的泸州,以好酒闻名于世。如今,泸州不仅有“老窖”,又添了“新教”——泸县优质的、普及的高中教育。在全民重教的今天,泸州“新教”的名声似有压倒“老窖”的势头。这几年,泸县高中教育不仅“香”遍了泸州的丘丘岭岭、大街小巷,还飘出了高山大川。泸州市教育局局长袁华滨说,如今泸县的高中教育已经成为泸州市的一张“名片”。
  刚到泸县,记者十分不解,一个百万人口、财政贫困的农业大县,何以能把高中教育发展得如此红火?时下全国“普九”的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巩固提高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就是财政稍好一些的县市,也还没有精力顾及高中教育,何况一个财政贫困县?采访了泸县教育局和分布在各个镇的5所高中,记者才知道,泸县高中教育办得好,不仅有它特殊的原因,还有其普遍意义。
  泸县教育局局长蔡辉介绍说,泸县共有6所高中,每所学校占地面积都在120亩以上,其中5所在乡镇,学生都超过了3000人。他们在“普九”时就考虑到高中的发展,不是等靠要,而是闯出了一条自主办学、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如今泸县高中的发展又反过来巩固了基础教育,因为高中强大的吸引力,这里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很少。
  农村大县财政困难,发展高中教育心有余力不足,泸县县委、县政府的办法是把心力用足。县长皱蔚说:“我们投入不足政策补,出台了学杂费和择校费全部由学校支配、以最优价为学校征地、以资抵劳等政策。”看得出,每一条政策背后都有足够的含金量。仅不上缴学杂费和择校费一项,就比一些县平调、挪用教育经费的“杀鸡取卵”的做法高明得多。
  泸县人口众多,泸县人历来有远离故乡到外面讨生活的传统。近几年,“打工经济”更为可观,仅从县邮政局统计数字看,每年都有近10亿元的打工收入源源不断地汇到家乡。走出去的泸县人开阔了眼界,他们懂得就是打工,也是有文化的人挣得多,就是不盖房,也要让孩子上高中。观念的转变是高中发展的原动力,在有些地方还是“政府要发展教育”的时候,泸县农民喊出了“自己要发展教育”。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告诉记者,泸县的经验很朴实,回过头来看,泸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不仅为高校输送了大批生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壮大了“打工经济”。
  欢腾的濑溪河在泸县的牛滩镇拐了一道弯儿,把新扩建的泸县九中揽在臂弯里。在九中100多亩新校园里,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到处是推土机、起重机的轰鸣。其他几所学校也在趁暑假大兴土木。泸县九中、四中的张校长、夏校长说,他们采取向银行贷款、后勤社会化、向教职工集资等多种办法发展高中,他们办的是让老百姓的子女上得起、能成才的名校,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泸县二中的尹校长告诉记者,连重庆、贵州、云南的家长也慕名而来,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泸县高中读书,目前二中就有100多名来自云、贵、渝的高中生就读。
  泸县高中教育模式,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就像“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样,好学校也是不怕山大沟深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