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莺歌访瓷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莺歌访瓷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莺歌访瓷   本报记者侨 吴亚明   早就听说莺歌陶瓷的美名,当我有机会走进台北县莺歌小镇,走'...

莺歌访瓷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港澳台侨

  莺歌访瓷
  本报记者侨 吴亚明
  早就听说莺歌陶瓷的美名,当我有机会走进台北县莺歌小镇,走进有着200多家陶瓷商店的百年老街时,还是被眼前的美丽震慑住了。古雅的店名、柔和的灯光、动听的音乐、精致的陈设,使得制法不同、造型各异的陶瓷作品无不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生命力。
  其实,何止老街是陶瓷制品的聚集之地,整个莺歌小镇就是一个陶瓷的世界。莺歌小镇也就18平方公里,却有400多家陶瓷工厂,占台湾地区的2/3之多。至于陶瓷商店、博物馆、陶艺馆更是不计其数。当地居民从事的工作,几乎全部与陶瓷有关。
  莺歌这个名字就很美。《莺歌镇志》说,“本镇在清朝光绪年间名为莺歌石庄,因北面山脉斜坡翠岚屹立一大岩石,其形似鹰,古称鹰哥石,清末改为莺歌石。”还有一个传说更有意思。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兵击败荷兰入侵者,安抚岛内各地少数民族。他经过莺歌时,听闻有巨鸟危害百姓,便用箭镞射穿巨鸟咽喉。巨鸟中箭后长鸣一声冲到山头上。众人后来发现,山头有一块像鹦鹉样的巨石,咽喉部位有个窟窿,便以“莺歌石”称之。如今这莺歌石依然耸立在莺歌山半山腰上,成为人们吊古访今的必到之处。
  莺歌成为台湾的陶瓷重镇,自有它的道理。莺歌“活的陶瓷教育馆”馆长黄永全先生告诉记者说,清朝嘉庆年间,有福建泉州人吴岸、吴糖、吴曾者来到台湾,他们发现莺歌尖山埔一带的黏土适合做陶瓷,于是就落脚莺歌,设窑制作陶瓷,这也是莺歌陶瓷开发史的发轫之举。另外莺歌产煤。黄永全说,陶瓷拉坯成型后,必须经过高温煅烧,以前烧坯用的燃料以煤、柴为主,莺歌有丰富的煤矿蕴藏,可以就近提供必要的优质燃料。
  莺歌的黏土多半含有硅酸,而且铁质含量高,所以,早期的陶瓷制品并不精致。后来,由于人口骤增,陶瓷用品需求增加,当局为了扶植陶瓷产业的发展,以贷款方式协助厂商扩充设备,以煤气窑或者电窑取代以往以煤为燃料的老式排窑和四角窑,并进口高级的黏土与地产的黏土混合使用。这些措施,加上业者的智慧和刻苦,使得莺歌陶瓷的品质和规模都有了巨大飞跃,并且声名远播。
  莺歌陶瓷业的发展,离不开许多陶瓷艺术家的薪火相传、辛勤耕耘,“活的陶瓷教育馆”馆长黄永全先生,就是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巧妙地呈现了“陶”的古朴质感和“瓷”的细腻精致,岛内外的许多博物馆和个人多有收藏。除了钻研陶瓷艺术,黄永全先生还兼做文化导游,他说,赚钱不是目的,主要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莺歌陶瓷。(附图片)
莺歌镇陶瓷老街。本报记者 吴亚明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