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跟着读者来中国”——访日经BP社社长河村有弘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2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跟着读者来中国”——访日经BP社社长河村有弘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跟着读者来中国”   ——访日经BP社社长河村有弘   本报记者 于'...

“跟着读者来中国”——访日经BP社社长河村有弘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跟着读者来中国”
  ——访日经BP社社长河村有弘
  本报记者 于青
  第一次听说“日经BP社”这个名字,是在日本采访“数码产品综合展览会”,那是亚洲最大的以数码电器和互联网为主题的展览会,其主办者就是日经BP社。后来知道,它是一家员工不过千人的出版社。最近获悉,它成为日本第一家在中国开设常驻记者站的出版社。日前,记者采访了来北京访问的这家出版社的社长河村有弘先生。
  记者:说到“BP”,中国人首先容易想到寻呼机。能否从贵社的名字开始,介绍一下贵社的概况。
  河村:日经BP社是日本经济新闻社(简称“日经”)集团的成员,“BP”是英文“BusinessPublications(中文意为商务出版物)”的缩写。它成立于1969年,主要特长是运用多媒体提供技术和经营领域高质量的信息,是日本最大的专业出版社。核心业务是出版杂志、书籍和专集。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展览会、调查咨询、教育培训等。目前共发行43种杂志,内容涉及经营、个人电脑、电子与机械、休闲等。这些杂志均由我社550名专业记者采访编辑而成,长期订阅读者共约280万人。
  记者:作为以日文为载体、以日本人为读者对象的出版社,为什么来中国拓展业务?有什么打算或计划?
  河村:为什么来中国?简而言之,就是跟着读者来中国。在中国工作的日本商务人员数以万计,他们中间不仅有我们的一般读者,还有我们的客户读者——广告主。而且广告主不限于日本企业,还有像IBM等跨国集团。读者来中国,客户来中国,媒体自然跟随而来。除了开设记者站,我们还将继续在中国的大学开办信息技术讲座,提供信息技术展会信息,赠送中文版的月刊《日经BP电子科技》。我们之所以能够向中国的电子科技人员免费提供电子领域技术动态和产品信息的中文杂志,是因为我们了解到许多广告主愿意在面向中国读者的期刊上做广告,广告收入足以支付杂志成本。
  记者:作为日本出版业界第一家在中国开设常驻记者站的媒体,无疑是具有实力的。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你们在媒体经营方面有什么诀窍?
  河村:从经营收入方面而言,我们是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各占50%。读者分为两类,即订阅的读者和零买的读者,无论从增加广告,还是从扩大发行角度而言,首先都要对订阅读者的信息了如指掌。我们了解几乎所有订阅读者的年龄、职业、收入、兴趣等。这不仅有利于编辑杂志内容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广告内容的针对性。对于读者来说,广告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来源。日经BP社发行的杂志,能够准确宣传广告主的产品形象,广告效益显著。我们致力于成为“定向媒体”,这不仅方便读者订阅和购买,也方便广告主准确、高效地刊登广告。这种做法在日本经济不景气时期尤其具有竞争力。因此,日经BP社的杂志对于读者和广告主都有吸引力。
  记者:《日经商务》(周刊)显然是贵社众多杂志的“旗舰”。这本杂志对中国经济很关注,并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例如今年1月20日那期的封面标题就是《中国的吸引力》。请问社长对中国经济有什么看法?
  河村:在21世纪,脱离中国就无法谈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都将不同程度受益。由于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大,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能源、环境等问题,也对世界经济有极大影响。这也是中国经济吸引各国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照搬美国模式的市场经济,可以更多借鉴计划性较强的日本模式的市场经济。21世纪的经济发展,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必然依靠创新和技术。开拓创新和钻研技术正是亚洲人的特长,日中两国相互取长补短,不仅会实现双赢,还将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以杂志等多媒体的手段报道创新和技术信息是日经BP社的特长,我希望能为日中两国在创新和技术交流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