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受众·票房与文化价值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受众·票房与文化价值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受众·票房与文化价值   仲言   文艺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无论从创作者自身'...

受众·票房与文化价值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受众·票房与文化价值
  仲言
  文艺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无论从创作者自身的生存还是从文化的长久发展而言,都需要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足额的票房回报。而票房的丰寡则直接取决于受众的多少。文艺作品只有在让读者和观众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文艺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要么把二者割裂开来,似乎票房与文艺自身价值无关;要么把二者对立起来,武断地将票房的飙升归结为读者层次的低劣;要么把二者等同起来,以为只要票房高社会效果就必然好。这是有关文艺票房观念的三个误区。
  分割论者把创作与市场看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只管创作、不管票房,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写什么、演什么、发行什么从不考虑社会需求,好像自己就是文化的主宰,群众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什么观众的需要、市场的盈亏均与创作无关,且毫不影响作品的价值,其结果只能是孤芳自赏,自欺欺人。对立论者一味地排斥票房,误以为市场流行的东西都是格调不高的货色,都是文化的毒药,甚至认为大众越是不懂,越是不看,越是没市场,就愈加证明自己的特立独行、高标一格。而等同论者则片面夸大票房的作用,认为一个作品的发行量越大,票房价值越高,作品就越好,似乎文艺作品优劣成败及社会效果的界定,最终只有也惟有靠票房说话。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是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问题。除了极少的纯粹自娱自乐用于个人独自欣赏的作品之外,大部分文艺作品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作品一经问世,成败得失的评判最终只能靠受众去完成。只有吸引读者和观众,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而票房就是通向价值实现方式的必要环节和途径。票房与作品的影响成正比。票房越高,社会影响就越大,票房多少决定着作品社会影响的大小。根本不考虑读者和观众的需求,无视票房的多寡,妄谈作品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做法是荒唐的。真正的精品佳作不应该无人喝彩,光荣的孤立任你怎样巧舌如簧,总也难免内心空虚且缺乏底气。因而,我们要特别重视票房效益,通过票房的杠杆,严格检验作品的群众认可度和市场覆盖率,同时,也可利用票房的经济回报,改善文艺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增进文艺创作的经济实力,增强文艺再生产的后劲。
  然而,我们必须同样清醒地看到,票房虽然可以直接反映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但却不能成为直接判断作品优劣和社会效果好坏的惟一尺度。通常,优秀的文艺作品可能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拥有较高的票房,此时此刻,票房的多少和作品的优劣及社会效果的好坏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少时候,受题材、体裁、表现方式以及大众审美鉴赏水平的限制,优秀作品则并不能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票房不能反映作品的优劣得失;而与此相反,有些政治倾向不好、格调不高,甚至是追求低级感官刺激的作品,因为迎合了部分情趣不高的受众需要,却可能拥有较高的票房,这时候,票房多少与作品优劣及影响好坏恰成反比,票房越高,影响越大,社会效果就越坏。
  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审慎把握各种复杂局面,科学制定政策措施,才能保证文艺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既要反对简单化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而忽视票房效益的倾向,也要反对片面追求票房效益而忽视社会效果的倾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艺只有积极面向市场,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才能在与群众和市场的结合中,闯出一条当代文艺发展的新路。同时,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扶持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高雅文化。对那些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民族文化水准的文化艺术作品,绝不可以票房的高低来衡量其价值。凡是关系着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文化产品,不论其票房如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轻视和懈怠。我们要重视票房但不惟票房,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前提来换取经济效益。只有在两个效益相互统一、相得益彰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当代文艺的创作和生产良性的循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