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坏账拖累日本经济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坏账拖累日本经济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坏账拖累日本经济   于长悦 纪瑞朴   当今日本,不良债权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拖垮了一家又一家银行,吞噬着'...

坏账拖累日本经济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坏账拖累日本经济
  于长悦 纪瑞朴
  当今日本,不良债权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拖垮了一家又一家银行,吞噬着各方投入的巨资,也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
  巨额坏账谁之过
  据日本金融厅统计,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银行业已处理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但不良债权却有增无减,银行坏账仍然从1993年的不足13万亿日元增加到2002年的52.4万亿日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
  巨额不良债权是泡沫经济的后遗症。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汇率政策发生转变,使得日元汇率一路走高,日本被迫扩大内需替代出口。日本国内的不动产和闲置设施产业因而急速发展,带动土地价格上升,并推动股市连创高点,酿成了以证券和房地产价格脱离实际飙升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这一时期,银行把大量资金投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泡沫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双双暴跌,金融机构流入这两个市场的贷款无法收回,遂形成大量的坏账。
  日本现行金融体制的缺陷是形成银行不良债权危机的深层原因。日本现行的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对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泡沫”破灭以后经济复苏缓慢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关系密切,削弱了银行业竞争,驱使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炒作房地产和股票提供巨额资金。其次,日本银行与企业关系密切。这种银企合作的本意是为了防范外国公司控制本国企业,但事后的发展却远离了初衷。最后,银行会计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造成实际的银行坏账比账面上所反映的要严重得多。
  坏账危害何其多
  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曾导致在日本银行间出现严重的“惜贷”现象,并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巨额不良资产导致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恶化。随着日本股市的持续下跌,部分未曾进行股票投资套现的日本银行开始从当初可观的盈利逐渐变为大笔亏损。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1989年创下近39000点的最高值以后,在接下来的14年里经历了漫长的下跌,现在只剩下9000点左右,接近零头。据专家测算,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每缩水1000日元,日本七大银行集团的股票投资账户亏损就增加2.3万亿日元。
  日本银行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了其在国际上的债信评级一直不高。穆迪公司对世界40个国家600家银行的财务评级中,日本的50家银行没有一家A级银行,而E级竟有10家。但在当年世界10大银行排名中,日本银行就占了6家。日本银行规模与质量如此反差,以致被称为“带病的巨象”。
  清理之路满荆棘
  自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至1997年底,日本政府出于避免原有过度保护银行弊端考虑,对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采取了任由银行自主处理的态度,没有出台实质性政策,处理不良债权没有取得进展,丧失了解决坏账问题的最佳时机。
  1996年11月,日本出台了以放松市场准入与国际接轨的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激进改革方案,本意是促进金融业的竞争和效率。然而,随着北海道拓植银行在内的一些城市银行破产,不良债权因而上升为全面金融危机。事后总结,未充分考虑日本银行承受能力的金融大爆炸方案,实属日本政府继错失不良债权解决最佳时机后的又一重大政策性失误。
  200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推出“经济紧急对策”,把改革重心落到了以彻底处理不良债权为中心的经济结构调整上,具体内容包括:督促15家大型银行从根本上全面处置不良债权;由政府出资设立投资基金,收购部分银行所持有的亏损股票,帮助银行减少相互持股规模;银行必须公布不良债权的处理情况等。
  前不久,小泉政府承诺将与日本央行合作,力求在2005年3月底之前使大银行的坏账率缩减为现在的50%。其措施缺乏新意,只停留在坏账本身,并可能导致信贷危机,带来大量的破产和失业。
  日本银行的“消肿”行动可能需要历时数年。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日本“失落的10年”,如果目前日本决策层再处理失当,等候日本人的将是又一个“失落的10年”。(附图片)
  压题图片:5月19日,一名日本理索纳银行的女职员在东京的一个营业厅接待顾客。当天,日本政府接管了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理索纳金融控股集团。新华社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