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第9版(理论)专栏: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的任务,归结为把“三个代表”当作检验我们各项措施和工作的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的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这就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又反映了时代发展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推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个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的运用和发展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综合其研究成果,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从静态上分析了社会结构,又从动态上揭示了社会变革的机制,揭示出人类历史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所揭示的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并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去,形成了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部分的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矛盾和问题的任务,归结为把“三个代表”当作检验我们各项措施和工作的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的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由先进文化所引导和由人民群众所推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与此相适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劳动者。随着知识要素在生产力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科学技术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要素。马克思根据他所处时代的情况,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情况,强调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求我们党敏锐地把握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特别是改革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马克思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他指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毛泽东同志指出,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其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必须按照具体情况不断加以解决。邓小平同志在对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后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这就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
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推进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先进的文化下将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人,这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和目标。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
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指出这种先进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在内容上是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承担者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社会功能是团结教育人民。邓小平同志则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又使得思想政治领域长期面临尖锐复杂的斗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又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推进。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推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最终落脚在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上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的,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利益,是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宣言》指出,与过去一切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不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也指出,“只有把无产阶级和农民都包括进来的革命,才能成为真正把大多数吸引到运动中来的‘人民’革命”。列宁后来又把这个经验创造性地用来领导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强调“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人民主体论得到了高度尊重和发挥。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则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两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党情所发生的变化出发,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要体现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则强调牢记党的宗旨同坚持艰苦奋斗这两者之间的十分紧密的关系;强调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强调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关键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强调党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作出了新的贡献。(执笔:徐崇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