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低收入群体如何脱贫致富 把握生存智慧营造良好环境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低收入群体如何脱贫致富 把握生存智慧 营造良好环境 第9版(理论) 专栏:   低收入群体如何脱贫致富  把握生存智慧 营造良好环境   黄蔚   低'...

低收入群体如何脱贫致富 把握生存智慧 营造良好环境

第9版(理论)
专栏:

  低收入群体如何脱贫致富
 把握生存智慧 营造良好环境
  黄蔚
  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帮助生活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通过低收入群体自己及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使低收入群体走上富裕和小康之路。
  低收入群体实现脱贫致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等。可见,经济发展本身就包含了改善生活困难群众的生活。其次,这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要求。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收入很低、生活困难,那就很难说我们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再次,这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需要。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的宏观经济战略。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就能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倾向,使消费品的潜在市场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市场,从而有利于发展经济。最后,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促使低收入群体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团结,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低收入群体更新观念,把握生存的智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变革的加快,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环境的变化,是观望等待还是努力适应,个人的生存智慧起着关键的作用。生存的智慧实质上就是生存的本领,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岗、失业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人生的低谷,也是人生新的起点。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与精神上的贫困。治贫先治愚,脱贫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思想素质,树立奋发向上、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人的思想素质提高了,等靠要、不思进取的依赖思想才能转化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思想,进而使人产生智慧,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引导低收入群体适应社会大变革的要求,需要构建和完善专门的就业培训体系,推动低收入群体参加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第一,观念与心理的学习培训。帮助低收入群体树立平等竞争的价值观,树立不断学习是生存之本的价值观,克服心理障碍,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第二,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培训。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工种的变换和职业的更替以及工人的全面流动性。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只有时时处处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要求。
  加速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致富环境。为了让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必须加快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致富环境。首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经济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其次,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第三,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信贷、融资、社会保障、就业援助等优惠政策和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支持与关怀,如对下岗自谋职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费,并对小额贷款给予担保、财政贴息;提供社保补贴和减税,鼓励企业招收下岗职工;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服务;对低收入群体子女入学减免学费;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只要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会极大地促进下岗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