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孪生兄弟”怎么了?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孪生兄弟”怎么了? 第12版(专页·综合) 专栏:   一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一个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煤炭和电力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然而,年初至今,山西'...

“孪生兄弟”怎么了?

第12版(专页·综合)
专栏:

  一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一个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煤炭和电力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然而,年初至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一方面出现用电高峰,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以缺煤为由拉闸限电,同时这些地区的煤炭产量却日益上升。一方是煤源滚滚,一方却因缺煤限电,个中缘由何在?请看——
“孪生兄弟”怎么了?
本报记者 安洋
  退休干部陈学章家住太原市青年路,自从附近的迎泽公园免费开放后,他每晚都要去迎泽湖畔散步、健身,可是连续几天,公园早早就闭灯了。老陈细细追问方知,不是公园图省电,而是近来电力不足。太原历来是电力基地,怎么也会缺电?老陈困惑不解。
  其实,这种疑问的背后,却是电力和煤炭两大行业“正在进行时”的“磨合”。
  风乍起:拉闸限电为哪般
  今年1、2月份,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电力行业相继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山西省有5个电厂停机,陕西渭河电厂两台30万千瓦机组和秦岭电厂两台20万千瓦机组忽开忽停。3月份,山东省也出现了局部供电紧张的情况,聊城电厂提前停机大修,青岛的几家电厂也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导致这种情况的理由都是:缺煤!陕西省的几家电厂联合发出紧急呼吁,“产煤大省没煤烧,不得不关机组”,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电厂心急如焚。而恰恰就在一季度,全国的原煤产量高达3亿多吨,同比增长15.3%,煤炭的产量和库存远远超过电力用煤的需要。
  一方称缺煤拉闸限电,一方手中有煤却出不了手,原因何在?原来是煤电双方在电煤的价格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这种分歧充分体现在年初的2003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上。煤炭方面坚持各种煤价一律上涨5元/吨,根本性的理由是,国家既然已确定煤炭行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煤炭价格就应该跟着市场走。按照平均每吨煤上涨5元的幅度,煤炭企业今年可增加近30亿元的效益。对此,电力方面则表示不能接受,主要理由是,如此将使大部分电厂出现亏损,在电价不放开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承受。
  在这次订货会上,2.6亿吨的电煤计划需求量,只签订了37%的供货合同,这还是部分煤炭企业作出让步的结果,其余60%以上的合同在双方的僵持中未能签订。电煤在供需合同上的巨大缺口就这样产生了。2月份,当时的国家计委再次召集山西等省的煤炭企业和五大发电集团协调价格问题,双方仍僵持不下,不欢而散。
  这样,一些电厂就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造成了一些省市和地区电力紧张的状况。4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山西省计委和五大电力集团发出通知,按照国家贫瘦煤和无烟煤每吨提高8元、大同优质混煤每吨提高2元的协调意见,电煤供需双方务于6月底前,尽快签订合同,落实运输计划,并严肃提出,6月底以后未签订订货合同的企业,后果自负。
  眼下,未签合同的煤电双方,又在进一步接洽之中。
  细追究:电煤涨价有隐情
  今年是我国煤炭价格放开的第十一个年头,1993年至1995年为逐步放开,1996年起除电煤外全部放开,直到去年电煤的价格才放开。既然放开,煤炭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成本,适时调整电煤的价格也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煤价放开以后,虽然非电煤的价格一直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有涨有落,但煤炭企业大面积的扭亏为盈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企业和市场磨合的结果。尤其是2000年以来,非电煤的价格与市场经济的走势同步增长,其中,冶金、化工等行业对走入市场的煤炭价格的承受力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计划内电煤的价格与市场无缘,仍在计划经济的制约中不能挪动。以2001年为例,陕西省计划内的电煤价格每吨比市场价要低20元,山西省要低15元至30元不等。
  对煤炭企业来说,也是福祸相随。其它煤种的价格首先放开之后,1997年煤炭系统首次实现了全行业的扭亏为盈,而进入1998年后,由于煤炭积压增加,致使煤炭价格回落,刚刚赢利的国有煤炭企业又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国家从当年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年来共关停各类小煤矿5.8万个,占原有小煤矿的73%,煤炭的年产量降到了10亿吨左右,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到2001年,煤炭系统再次实现了扭亏增盈。但此后,煤炭系统也承受了许多压力,一是大量增加的下岗工人,二是势在必行的基础建设,如山西省阳泉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无烟煤3000万吨,仅阳泉煤业公司每年用于瓦斯防治的费用就高达1.5亿多元。因此,借着国家电煤放开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建议,煤炭方面自然有了调整电煤价格的举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力方面的说法也是事出有因。国家组建的五大发电公司的总经理曾联名向当时的国家计委写信,表示在电力工业改革目前处于“分家”的情况下,“有很多东西还没有理清”,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希望电煤不要涨价。
  对政府主管部门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既要考虑煤炭方面的苦衷,也得顾及到电力方面的实情。
  解疑团:市场经济找答案
  曾几何时,在老百姓的眼里,“电老大”、“煤老大”都是老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电价和煤价不同程度的相继放开,这两大行业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的法则,不得不经历伴随着酸甜苦辣的“磨合”。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力和煤炭“正在进行时”的争议和纠纷也属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喜人的现象,毕竟大家都感到了市场经济的动力和压力。
  就煤炭系统来讲,从只管生产不问销售,到以销定产、发展精煤产业和非煤产业,无一不是市场经济的诱导和启发。电力系统也是如此,从垄断性经营,到电价调整、厂网分离等体制改革,也无一不是市场经济催化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打各的算盘、各算各的账,无可非议。在这个基础上,双方长期以来的支持和互惠也不应该忽视。电力一直是煤炭的需求和消费大户,也是煤炭的主市场,即使在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电力方面对煤炭的需求也始终是稳定的,客观上也支持了煤炭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煤炭对电力的支持也是始终不渝的,即使在电煤价格偏低的情况下,煤炭系统也始终按照国家的政策支持电力事业的发展。应该说,双方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和感情。
  发生在煤电双方的争论,实际上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必然现象。相互理解也好,政府协调也好,都是暂时的,市场中发生的问题,最终还得靠市场来解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