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气壮山河光照千秋——我看电视剧《新四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气壮山河 光照千秋——我看电视剧《新四军》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气壮山河 光照千秋 ——我看电视剧《新四军》 李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全世'...

气壮山河 光照千秋——我看电视剧《新四军》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气壮山河 光照千秋
——我看电视剧《新四军》
李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有58年,新四军烈士墓前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第一部真实地全景式地形象反映新四军光辉历程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终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整部片子拍得气壮山河,撼人心魄。这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历史作出的一个交待,是新四军英雄精神在荧屏上艺术再现,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一个有突破意义的新成果。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它迎着抗日烽火诞生,在抗日进程中发展壮大,与八路军一起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被中外人士誉为“铁血新四军”。开始只有1万多人,在8年抗战中历尽曲折与磨难,却越战越强,战斗足迹遍及皖、苏、浙、赣、湘、鄂、豫7个省,对日伪军作战2.4万多次,以牺牲9万将士的巨大代价,毙伤日伪军29万多人,俘虏日伪军11万人,解放县城以上城市52座,建立了有253万平方公里的8个抗日根据地,队伍人数发展到正规军21万、地方武装10万、民兵自卫队96万。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新四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再次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和对某些敏感问题的看法分歧,长期以来,用文艺形式反映新四军历程被视为创作上的畏途。这次《新四军》的成功关键在于整体视点和思维方式上的超越。其一,在他人受困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分歧时,该片创作者首先看到和强调了一致:在抗日大局上,新四军上下包括项英和叶挺是一致的,没有分歧的。创作者清醒地把民族矛盾、对日伪斗争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加以展现,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和党内分歧放在从属的第二和第三位加以把握,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历史的本质和新四军的灵魂,也赋予全片以史诗底蕴的支撑。从黄树林争夺战、清平江保卫战到龙滩之战、车桥战役,全剧有13集是集中表现新四军对日伪军的直接作战的,特别是清平江战役中叶挺与项英的团结奋战、身先士卒拍得有气势有感染力,抗日救国的主旋律昂扬而又恢宏。其二,在他人看到失败和悲伤的地方,该片创作者则凸现了英雄豪情和革命信念。片中正面表现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的失败,但其基调不是悲伤而是悲壮。片中多次写了牺牲,但都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特别是对石德华、李涛、胡财富、梅青、陈小布牺牲的描写与渲染,都充满着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和革命必胜、抗日必胜的乐观主义,使观众受到了强烈震撼与激励。
  作为重大题材创作,《新四军》成功的又一重要标志是重要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成功。首先是叶挺和项英的形象,创作者在深入把握历史本质的基础上,对两人的历史和人格的整体定位是得当的:叶挺是北伐名将,有着革命军事家的出色品格与才能,政治上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曾因太看重个人荣辱而走过人生的弯路;他性情率真,很有人情味,在复杂环境中有过苦恼和孤独,但对党的热爱和革命气节却从未动摇。项英是工人出身的革命家,党内资历高,对党忠诚,但特殊的经历和自信却使他对重大问题的认识陷入主观和固执;他艰苦朴素,心系将士,处事沉稳,却不善于团结有不同爱好和意见的领导干部。创作者的聪明就在于,以这种基本定位为底色,以叶项二人有着共同的抗日信念和革命忠诚为前提,在艺术地揭示他们对统一战线、东进北上方针的认识分歧的同时,放手去进行性格刻画,渲染两人的性格对比,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又丰满。比如,叶挺一出场就只身举枪打日本飞机的描写,项英一个人缝衣服和偷吃野菜的描写,叶挺到处照相、项英看不惯的描写,叶挺在抗日前沿枪毙放弃阵地的国民党187师师长的描写,在激烈争论中项英突然沉默不语和叶挺拂袖而去的描写,叶挺与顽军谈判前要求有人作证的描写,项英突进失败后在山洞中给中央写信请求处分的描写等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该片刻画陈毅的豪爽坦荡、大智大勇、幽默乐观,刻画刘少奇的深谋远虑、冷静善断、敢于负责,粟裕的周密考察、精心部署、决战决胜,揭示他们相映生辉的人格魅力,也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有声有色,可圈可点。这些历史伟人形象的塑造成功,艺术地照亮了新四军的历史,也支撑起了全剧的美学和艺术品位。
  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一直是重大题材影视创作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电视剧《新四军》做了成功尝试。一方面,在对中央的有关决策和新四军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表现上,在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挺、项英、陈毅、粟裕、曾山、饶漱石等重要历史人生的描写上,严格尊重历史事实,虚构的只是细节。另一方面,为全面展现新四军将士的业绩和风采,加强发生在多个时空的情节之间的联系,又精心虚构了两组人物形象。一组是谢成龙、胡财富、石德华、古无畏、陈小布等,每个形象都是以一两个生活原型为依据,同时又用“杂取种种人”的方法加以塑造,从各个不同方面和层次形象再现了新四军中下级指战员的英雄业绩和人生光彩。另一组是黄江河、李涛、余秀英、梅青这4个穿线人物,两对男女青年,可以说都没有原型,纯属虚构,但在精神上又都是新四军中的“这一个”。特别是黄江河和余秀英,几乎参与所有重要事件,但不取代真实历史人物去作决策;他们4人之间有着美好的情感纠葛,这种纠葛却不向他们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之间扩展。这样做的结果,既确保了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不受损伤,又大大强化了片子的故事性和叙事张力,增加了全剧的诗情画意和人生意味,实现了战争与抒情、凝重与欢乐的交替,从而使全剧更好看更吸引人。它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为重大题材影视创作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善统一提供了新的启示。(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