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理性看待药物预防不良反应——访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理性看待药物 预防不良反应——访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理性看待药物 预防不良反应   ——访上海药品'...

理性看待药物 预防不良反应——访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理性看待药物 预防不良反应
  ——访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
本报记者 王淑军
  编者按:作为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药物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几倍,但另一方面药源性的危害也日益显示出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率约在10%—20%,其中5%的患者因此死亡,约占因病致死患者的1/3。1994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居社会人口死因的第四位,前三位是心脏病、癌症、中风。在我国,特别是近期的康泰克事件、拜斯亭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更使人感到药物的危害就在身边。
  日前,国务院部署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再次把人们的眼光引向食品和药品安全。为了帮助读者正确对待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本版编辑专访了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
  当前,一些人把药物看作“灵丹妙药”,完全依赖药物治疗疾病,甚至错误认为没病服药也可健身,导致不合理的随意使用;而另一些人则将药物看作“洪水猛兽”,害怕药物不良反应,拒不服药或少服药,延误疾病的治疗,导致不应有的损害。杜文民认为,这些都是由于对药物的片面认识所致。而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就要求人们理性地看待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是万能的
  药能治病,却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无法取代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健康的精神生活。
  在古代,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药物的特性和作用机制,甚至出现寻找万能药、长生不老药的研究。直到16世纪,人们才开始对药物疗效展开科学性的观察,并认为化学知识是药物有效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的药物都是针对某种疾病研发的。计算机的应用,也使药物合成技术更为精进、方便,帮助科学家们产生新药物的构想,使很多新型药物问世,造福许多的病患。
  但应当看到许多药物的使用,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真正根治疾病还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像有些轻微病症可以不服药,而是通过体育锻炼、均衡营养的饮食、健康的精神生活,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治疗目的。而对于服药治疗的患者,同样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饮食、精神生活予以配合,达到治疗效果,否则会降低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比如英国一位消化病专家,由于胃溃疡患者不肯戒烟,而拒绝为他治疗。他认为胃溃疡患者不戒烟,任何灵丹妙药都是无效的。
  规律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健康的精神生活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对抗疾病的能力,尤其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为重要,绝对不能把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唯一选择。只有营养与药物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是药三分毒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产生好与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药物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是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的程度等不同,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但人们还是发现康泰克的主要成分PPA能够导致死亡。不久前,一种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降血脂药物——拜斯亭,被发现能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导致死亡而被停用。
  牛皮癣患者服乙双吗啉、乙亚胺等药物后,会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白血病、肝癌、胃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等;镇静剂巴比妥、安定、安宁、利眠宁等可引起婴儿畸形;而治糖尿病的胰岛素可引起骨畸形;交替使用抗癌药白血宁、马利兰、氯巯基啉,副作用将危及全身。在我国,药源性瘾癖、药源性畸形以及药源性失明、休克、肾损害、细胞变异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达30%。一种属于国家二级控购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利他林,竟成为上海一些学生家长寻觅的“聪明药”。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至26%。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而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20万人。1990年,我国有聋哑儿童182万多人,其中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患儿就有百万之众,且这种态势仍以每年2万至4万人的速度增长。大量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药物近千种,其中因使用乙双吗啉、乙亚胺而导致白血病、癌症的就多达200多人,而且半数以上病人在报告时就已撒手人寰;因使用酮康唑引起严重肝脏损害和死亡的有30多人;使用左旋咪唑致间质性脑炎死亡的90多人。
  当然,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不等于不服药或减少剂量,因为这同样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盲目减少抗菌药物剂量,药物不能达到发挥疗效的剂量,不但不能发挥杀菌作用,而小剂量的药物又可以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不良反应
  首先,要认识到药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会有未曾发现的不良反应。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料想不到,也无法预测,具有潜在危险性,却不经常发生。这里有服用药物过量、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等原因,但大部分原因不明。若能对药物作用机制了解得愈透彻,用药的安全性也愈高。
  其次,要认识到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比如老年人、孕妇、婴儿和儿童、肝脏疾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罹患多种疾病患者,这些人用药时要更加谨慎。
  第三,有些药物会与食物、酒精、其他药物交互作用,产生不正常的反应。故服用药物时,必须仔细阅读市售成药的说明书,向医师询问处方药的交互作用。
  当遇上药物不良反应,应怎样处理呢?
  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师或药物说明书告知的预防不良反应措施,未经医师同意,绝对不可自行增加剂量。由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在用药后数个月、数年后发生,或是在药物疗程结束后才发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预期的。有些副作用是安全的,但有些是危险的警讯,遇到此情形时,必须立刻停药,和医师讨论,并及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