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别在概念上玩花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别在概念上玩花活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别在概念上玩花活 杨建锁   时下,一部作品如果没有一个标签式的概念,似乎就跟不上时尚的节拍'...

别在概念上玩花活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别在概念上玩花活
杨建锁
  时下,一部作品如果没有一个标签式的概念,似乎就跟不上时尚的节拍,似乎就不能勾动受众的眼球。
  文学作品打出“探索性”、“试验性”的概念,有的则被赋予“美女文学”、“行走文学”、“官场小说”、“黑幕小说”的旗号,甚至还涌现出一个“主持人文学”的说法。更别说一些文学评论动辄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流派概念解构作品。最近,又听说冒出一“犯人小说”的提法。影视作品当然不甘人后,像什么“偶像剧”、“商业娱乐片”、“纯情剧”、“情欲片”之类的名称五花八门。本来冷冷清清的话剧也变得嘈杂,诸如“先锋剧”、“爆笑民俗剧”、“活报剧”等一个比一个新鲜。音乐和绘画更是概念多多,譬如:有“主题音乐”,也有“无主题音乐”;有“现实主义”绘画,也有“超现实主义”绘画,等等。一时间,圈里圈外概念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缤纷的概念中,有的能顾名思义,有的却不知所云;有的是原装的舶来品,有的是典型的中国制造;有的先锋前卫,有的玄妙另类;有的是作品未出概念先行,有的是作品已朽概念不走。前段时间有位当红女主持也迫不及待地跻身出书者的行列,可书稿未写完,出版社就喊出其将奉行“平民主义路线”的概念,仿佛女主持出身皇室贵族。有的概念源于创作者自定义。比如京城刚刚上演的一部话剧叫《黎明三十分》,剧组主创人员称这是一部“全感剧”。而有的创作者自定义还不够精彩,个别人再锦上添花,比如曾经热播的电影《英雄》,就被人赋予了“暴力美学”、“思想复辟”的概念。形形色色的概念一如暮春的落英,有的恪守本分,有的却已超越了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沦为作秀和炒作的工具或利器。最近有部电影叫《大鸿米店》又一次遭遇“雪藏”的命运,据说就是因媒体爆炒“情欲片”概念令人浮想联翩所致。该片导演委屈而无奈的样子着实叫人心疼。但这是概念惹的祸,还是对炒作者的现世报?
  概念化的文艺或曰文艺的概念化像雾像雨又像风,个人有各自的见地和说法。有人说是大势所需:好马配好鞍,作品配概念。有人说是画蛇添足:素面朝天最是真,作品无须概念衬。有人说概念化是浮躁的表现;有人说概念化是理性的回归。有人说概念化是新潮流;有人说概念化是新媚俗。有人说概念化是新方向;有人说概念化是伪艺术。观点与观点碰撞,理念与理念对决,各有各的诠释,各有各的理。惟一无须争论的是,概念毕竟已呈纷纷扬扬之势扑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文坛艺苑的一道异景奇观。
  景观,容易使人关注,也容易使人迷失。在概念飞舞的文坛艺苑,我们感到,一部作品如果标榜的概念无关痛痒毫无价值,概念何以盛行?事实上,概念确实给一些将入冷宫或降至冰点的文艺作品增加了热度,而一些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和质量往往不被人在意。这就造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残酷现实:对于一些作品,外行看得热火朝天,内行却看不出门道。与此相呼应,文艺界可能取得了概念的大丰收,但并没有取得创作的大丰收。文艺创作没有诞生像概念一样充足的精品,更没有诞生像概念一样充足的传世经典。这是文艺的悲哀,也是文艺创作者的悲哀。
  愿今后,少一些煽情的概念,多一些耐看的作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