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世界遗产”要“申”更要“保”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世界遗产”要“申”更要“保”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世界遗产”要“申”更要“保” 吴学安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

“世界遗产”要“申”更要“保”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世界遗产”要“申”更要“保”
吴学安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黎一致通过将中国北京的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消息传来,在国内掀起一个不小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据悉,此次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就极大调动了金陵人“申遗”的热情,他们把目光再次瞄向南京明城墙。市府表示将出重拳整治南京明城墙边乱搭乱建问题,切实做好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和保护,直到它符合申报“世遗”标准为止。
  明孝陵“申遗”成功,填补了六朝古都南京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也让南京人欣喜,为了庆贺明孝陵“申遗”成功,南京市曾连续三天向市民免费开放,这期间约有三十多万名游客涌向明孝陵,争相目睹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申遗”成功前,旅游旺季明孝陵每天接待游客约千人左右,免费开放期间,人数较往常爆增百倍。有目击者说,在这免费开放的三天里,整个明孝陵景区人山人海,到处是人,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的古石雕在发出痛苦的呻吟,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正为一些人不道德的举动而蒙羞。
  南京市免费开放明孝陵,其本意无非是想让市民们一同抒发“申遗”成功的喜悦,展示世界旅游品牌的风采。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亲民之举,无可厚非。申报“世遗”的成功,本应唤起市民群众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无序的开放所带来的恶果,却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从中也能感觉到我们的政府官员和市民群众自觉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相当薄弱。“申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告一段落,而应负起更大的责任将遗产保护好,杜绝利用上的短期行为和开发上的盲目性,使其得到更为有效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让我们民族的历史瑰宝,作为“世界遗产”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
  时下,在国内一些地方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果这股“申遗热”是出于保护和延续人类文化瑰宝的目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地方“申遗”工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把目光盯在经济利益上,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申报前热火朝天,申报后温度下降;申报前抢“牌子”,申报后要“票子”,一旦申报成功,日思夜想的是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至于什么遗产保护、爱护遗产等等,全都抛到了脑后,他们自认为,开发、利用历史遗产,借遗产发财是自己的事,而对历史遗产保护和维护则属国家和别人的事,这种只“申”不“保”,借“申”生财的做法,自然给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蒙上一层阴影。应该指出,“申遗”工作是与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作一种责任的话,则有可能落下个千古骂名。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