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 吴潜涛   奉献者不计回报,但社会应当给予回报 主持人的话  '...

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
吴潜涛
  奉献者不计回报,但社会应当给予回报
主持人的话
  在最近的几期讨论中,如何运用一定的机制来弘扬奉献精神、鼓励奉献行为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期刊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专家们的一组讨论文章,就奉献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其构成、奉献的评估、激励与监控机制等作进一步探讨。其中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今社会在奉献回报机制建设方面的不足。学者们的文章既有理论性的概括与总结,也包含着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
  本期主持:本报记者 何炜
嘉宾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主任 吴潜涛
  奉献体现了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真诚自觉的付出。奉献精神是具有多层次要求的统一整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居于最高层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属于一般层面;义务劳动、助人为乐精神则是其基本层次上的要求。这三种不同精神层次,基本概括了我国现实生活中奉献行为的类型。不同层次的奉献精神,都体现了“不计回报”、甘心情愿地为社会、为他人尽力付出的本质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奉献是一种“不计回报”的崇高行为,并不是说奉献不需要“回报”。对于行为主体来说,如果他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的动机是功利性的,或者说是为了更多的索取,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奉献,因为他的行为追求的是回报,从根本上违背了“不计回报”奉献精神的本质。但对于奉献客体,即受惠于奉献的个人、集体和社会来说,则应当给予奉献者以回报。正如前面讨论所达成的共识:即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于全社会成员的奉献;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样在于人们的奉献。然而,如果国家与社会一味强调公民的单方面奉献却忽视对奉献者的“回报”,那么就会导致道德与幸福相背离的扭曲现象,就会泯灭人们萌发的崇高道德行为的心灵火花,使奉献逐步走向稀缺。
  奉献回报机制主要由评价、激励、监控三种机制构成
  社会对奉献者的回报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使社会重视对奉献者的回报,形成崇尚奉献、回报奉献的浓厚氛围,促进奉献行为的良性循环:一要靠舆论宣传教育;二要靠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奉献保障机制其实质就是奉献回报机制。一般来说,奉献回报机制主要由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这三个子系统组成。评价机制具有对奉献行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功能,发挥着保证奉献机制公平性、正义性的作用;激励机制具有依据对奉献行为的正确评价,以制度的方式给予奉献者尊重、爱护、荣誉和报偿,对伤害奉献精神的失当行为以必要惩罚的功能,发挥着保证个人价值实现与尽力奉献社会相统一的重要作用;监控机制具有监督、控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功能,对奉献回报机制的实施发挥着重要制约作用。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借鉴古今中外有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经验,健全完善奉献回报机制,促进社会奉献的良性循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