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莆田:文明新风驻乡村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莆田:文明新风驻乡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莆田:文明新风驻乡村 蔡小伟 吴向生   过去在福建莆田市,农村宫庙是落后和迷信的代名词;如今,这种印象正在悄'...

莆田:文明新风驻乡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莆田:文明新风驻乡村
蔡小伟 吴向生
  过去在福建莆田市,农村宫庙是落后和迷信的代名词;如今,这种印象正在悄然淡去,取而代之则是精神健康、文化活跃、书香浓烈的新形象。这种变化得益于莆田市在农村大力开展的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使一批宫庙逐渐褪去迷信色彩,成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
  暑假好去处
  林森和林建明是家住荔城区新度镇阳城村的农村孩子,一个在新度中学念书,一个在厦门集美读中专。往年一到放假,他们总是与同龄的孩子碰到一样的尴尬:回乡没地方可走,不少孩子就偷偷溜进城里玩游戏机,消磨时光,着实让家长担心。
  今年暑假,两个小伙伴再回到乡下老家,却惊奇地发现,村里早已为他们准备了好去处,那就是村头祠堂改建成的村民文化中心。中心虽然不大,但公共阅报栏、书库、器乐室、棋牌室、体育活动室应有尽有。现在每天一大早,林森和林建明就相约到这里打乒乓球。村里许多孩子也和他们两人一样,都喜欢上了这里,既能学知识,又能锻炼身体。中心的负责人林天梅老人看到孩子玩得愉快,喜在心头。他说,当初根本没想到会取得这样的效果。这一切多亏了改宫庙建文化中心的新举措。
  庙堂变课堂
  近两年来,莆田市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许多农村文化阵地场所十分匮乏;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宫庙却广布农村。能不能把这些宫庙改建成文化中心,逐渐把庙堂变成农民群众的文化课堂?莆田市宣传部门从2001年开始尝试。
  起初许多农民群众对此不理解,甚至抵触。莆田市宣传部门采取了试点推进的办法。原先城厢区(现为荔城区)的西洙、东阳、镇海三个村被列为试点。
  怎么个“试”法?宣传干部们发挥这些村里威望高、有影响力的老协会组织以及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西洙村老协会会长、老党员吴天赐是位退休回乡的老校长,他平时乐于助人,威望很高。他带着村老协会的老年人把村里祠堂收拾整理,从家里搬来或自己动手制作书桌、书柜,添购了党报党刊以及各种科技图书30多种,建成了文化宫。每月吴天赐还与莆田老年大学及有关部门联系,不定期邀请专家来讲课;老吴又依托文化宫旁边的西洙小学操场,组建了莆田农村第一支老年人保龄球队,到全国10多个城市参过赛。文化宫搞得有声有色,逐渐吸引村里大批男女老少前来光顾。不到半年,3个试点村全部在宫庙基础上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
  有了样板,群众看到了好处,逐渐接受了这种改建。这时,市委宣传部制定了《莆田市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6个宫庙改建成文化宫,基本具有以下条件:有一处面积4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有一间阅览室;有一块黑板报;有3种以上的报纸杂志;有300册以上的藏书;有一台电视;有一座演出舞台。
  让“春风”常驻
  文化中心建起来了,如何使其持续下去?莆田积极进行探索。
  阳城村的林氏宗祠和黄石镇的林敦戚公祠,虽然都是宫庙,但与其他宫庙有很大区别。前者是赞扬莆田唐代前贤林攒孝母的事迹,后者则是褒扬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林敦大败倭寇。对这类宫庙,宣传部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除了建立文化中心,还收集文物,增设名人事迹展览室。如林敦戚公祠目前已成为莆田市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莆田市还广泛发动企业、机关,与近30个村结对子开展共建。新度镇阳城村同省文明委共建后,省文明委先后在阳城捐建阅报栏及球桌。目前阳城村先后建立2个乐队、2支车鼓队,还拥有1个莆仙剧团,他们平时不仅满足本村群众文化需求,还走村串巷交流演出,十分活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