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选择:源于内心的愿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0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选择:源于内心的愿望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选择:源于内心的愿望 新华社 刘丽娜   本次奉献精神大家谈已有比较一致的论断:奉献是一'...

选择:源于内心的愿望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选择:源于内心的愿望
新华社 刘丽娜
  本次奉献精神大家谈已有比较一致的论断: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不求回报的利他行为。但在事实上,凡事总有回报,行为总有动机。在对奉献颂扬之余,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奉献者之动机。
  一个人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都不看重,热心地从事利他之举,他的动机会是什么呢?那就是追求内心的愉悦与平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雷锋。在这样的人看来,没有什么比内心的愉悦与平静更让人欣慰,而能带来此种愉快的行为只有利他行为,即公众眼中的奉献。因此,奉献本质上是一种为了达到内心平静的个人选择。
  笔者在国外曾遇到几位志愿者。某大学生家境贫寒,靠打工上学,但她每天都到一位残疾的孤寡老人家里无偿做义工;还有很多志愿者在医院护理病人或参加其他公益活动。但在其国人眼里,没有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没有媒体对他们的行为追逐报道。人们把这一切看得稀松平常,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而已。问及这些志愿者,回答很简单:因为愉快。简单的回答传达了明确的信息:他们仅仅把这种行为视为个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人的一生总是在内心的争斗中度过。何为生活的佳境?拥有平静的内心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市场经济时代,扰人心者多上加多。唐代诗人王维试图以宗教来战胜内心欲望的冲突,有“安禅制毒龙”之句。现代人不妨有其他的选择。我们提倡的奉献或志愿服务就不失为其一。
  奉献精神体现了人心至善,无疑值得敬颂,但没有必要将其推升到令人敬畏的层次。如果把加班工作、冒雨站岗等行为都看作是无私忘我的崇高奉献,等于把原本平常的个人选择推到了不必要的高度。其结果是加大了奉献与真实生活的落差。人非圣贤,关键是全社会要为每个人寻得内心平静的乐土提供氛围。当奉献如同呼吸,成为一种自在的状态,人们不再对它给予过分的关注时,真正的奉献时代自然就来到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