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在中西融通中创新——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成中英谈高等教育改革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8-08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在中西融通中创新——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成中英谈高等教育改革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在中西融通中创新 ——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成中英谈高等'...

在中西融通中创新——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成中英谈高等教育改革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在中西融通中创新
——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成中英谈高等教育改革
本报记者 董洪亮
  成中英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和数学博士,现任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作为华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涵养,是国际中国哲学会的创始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在美国坚持主编、出版英文《中国哲学》杂志30年不辍。1994年在北京参与策划、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
  成中英在美国耶鲁大学、夏威夷大学开设过30多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方面的课程,其中有经典儒学、道家、中国佛教,数理逻辑、美国哲学、伦理理论等。他曾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交流学术,已出版22种中、英文著作。上图为成中英在办公室工作。
  应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之邀,成中英先生8月初来华进行教育讲座与交流。在几十年教学、办学的过程中,他对高等教育改革有许多感悟。日前,记者就东、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异同,高等教育的目标与面临的问题等采访了成中英。
  关于大学培养人才的理念,成中英说,完善的教育应该能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落实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去。事实上,西方更重视科学精神,侧重缜密的分析,对策略、技术比较看好;而中国、东方则偏重人文主义,重视综合、整体的伦理,重视事物间的关系,善于灵活、变化思维,崇尚和谐境界。高等教育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日本等国家能成为世界强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与改进功不可没,美国教育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日本的全民教育等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其历史文化的短缺,又未能充分掌握人文精神、熔合东西方文化精华为一炉而冶之,还有狭隘的民族自强意识,使得一些国家霸权主义和自我中心的实利主义流行。在世界各国交往步伐加快的大潮流下,中国大学一方面要引进一些西方高等教育的成功做法,同时要把自己的文化精髓送出去。就是说,高等教育在理念上应该是相互交往,彼此丰富。
  当代高等教育如何不随波逐流而保持相对独立的精神?成中英认为大学必须有目标意识并建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具体来讲有5个目标,一是人文主义,就是发展人的创造潜力并实现人的善良性,二是科技专业目标,就是发展人的专业能力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专长,并能改进与发展知识,三是道德社群主义,即发展一个体现和谐、开展民主、维护良好生活环境的伦理社会,四是知识社群主义,就是充分讲求科学,以寻求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致力于国际社会政经秩序的和平发展,五是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与道德的良性互动,促使个人与社会、经济与教育、国家与国际合理依存。
  血浓于水,虽然身在海外,成中英却时刻关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以及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全民化或普遍化,国际开放与国际合作等。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他说,教育的经费来自经济发展,人才也靠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知识经济的提升与推广需要依赖高等教育,这一问题值得思考。高等教育的普及方面,中国大陆有许多工作要做,美国平均3万人有1所大学,我国台湾每5万人有1所大学,大陆在此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办大学。为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为中国所用,目前大陆院校已经可以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同时允许外国人士及合法机构来华办学,但是,必须注意国外许多牟利之徒,假借名目,蓄意混淆国外知名大学名称,避免滥合作、滥发文凭、滥收费等现象。
  早在1986年,成中英来北京大学讲学时就提倡管理哲学、中西管理哲学的融合与应用,此后他帮助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等引进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创造性地开设了管理哲学、企业伦理两门课程。重视管理与伦理的思想影响到美国许多商学院,哈佛大学等校最近设置了商业伦理课程。为了融通中西,办出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科,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开展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管理博士培养方面的探索。成中英先生介绍,在北师大将继续开设管理哲学、企业伦理课程,其中要从中国传统经典中挖掘变化、发展、宏观透视的概念。他说,管理是外在的伦理,伦理是内在的管理;管理是群体的伦理,伦理是个体的管理。在高等教育中,成中英倡议管理与伦理互动,法律与道德并行。(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