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精心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下)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3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精心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下) 第4版(要闻) 专栏: “精心打造后天的军队,才'...

“精心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下)

第4版(要闻)
专栏:

“精心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
  ——记与时俱进谋打赢的新型指挥员、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下)
新华社记者 贾永 徐壮志 刘永华 本报记者 郭嘉
  登高望远。
  挺立于军事变革潮头的王西欣思谋着决胜明天的同时,时时思考着如何角逐后天。
  然而,就像哲学家常常困惑于人的自身一样,在这支部队里走过了20多年军旅历程的王西欣,却常常为如何衡量它所蕴含的力量——战斗力而挠头。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战斗力评估和计算模式。
  王西欣清楚,仅仅像过去机械化战争时代那样只计算火炮数量和装甲厚度显然是不科学了。如同任何一块木板的长度都会影响水桶的容量,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能力。上千台战车、数百门火炮、上百台坦克,以及工兵、雷达、导弹、防化、防空、侦察、通信……他的摩步师就像一台复杂严谨的机器,哪个环节发生丝毫的纰漏,整个机器就会运转失灵。
  “高原2000”演习之后,王西欣作了一次令所有参观者和参演部队官兵大受启发的总结:他以陆军主战火炮的一次射击作为一个指数,以此为参照,对参演部队的火力进行总体评估。
  评估虽不尽科学,反响却十分强烈。在这之前,野战部队中还少有人对战斗力作这样的分解量化。
  王西欣继续前进。他决心搞一套涵盖全师战斗力的评估系统,对这支部队每一处细节末梢的战斗力生成都做到心中有数。不久,一支60多人组成的专题组成立了。
  这无疑是一个足以令数学家都挠头的庞大而复杂的课题:设计模型多达16层。仅对一名基层指挥员的评估就涉及上百项指标,而把这支几乎囊括了陆军部队所有兵种的精锐摩步师的每一个士兵、每一种武器乃至每一发炮弹都数字化为可以换算的指数,无异于天文数字。
  从春天到秋天,经过200多个不眠之夜反反复复的分析研究、设计统计、排列组合,一项用16开纸打印出来厚度近1米的成果诞生了,这就是后来被广为关注的《摩步师作战能力评估体系》。
  这一体系,围绕未来战争需求,将整师、整团、整营、整连作为评估单位,以指挥能力、协同作战、反应速度、信息对抗、野战生存、综合保障六大模块21种具体的作战能力为评估指标,建立了可以“用数据说话、靠电脑评判”的战斗力评估标准。年轻干练的装甲团长廖永红率领那支刚刚配备了新型坦克的部队,就是通过这套系统接受了战斗力检验的。
  数字化,这是王西欣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要打赢明天的战争,必须从现在起着手打造后天的军队。”王西欣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和自己的部队。
  1991年,从最简陋的四通打字机入手,王西欣开始学习计算机。第二年,他说服妻子,动用了几乎全部家庭积蓄,购买了一台286电脑。6年后,当他迈入国防大学校园时,已经是位能够组装电脑、能够设计程序的高手了。
  高起点才有宽视野。这样的经历,使得王西欣愈发清醒地意识到,源于军事需求而出现的计算机,在军事领域引发的这场革命将意味着什么!从指挥自动化网络的建设发展到各种武器平台的数字化,从战场数字化到网络中心战理论的出现……始终关注着来自军事技术前沿点滴变化的王西欣,先后发表了《网络攻击与反击技术》等20多篇学术文章,出版了5部军事书籍。
  如今,在王西欣精心打造的这支部队,一个上连总部,下连基层分队的指挥训练网已经形成。团营数字化指挥系统和作战指挥综合数据库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信息指挥连已在最近的网上演习中初露锋芒;千军万马被网络于小小的屏幕,指挥员足不出门,便可以纵览全师,迅速调兵遣将。在师团机关里,40%以上的军官拥有计算机二级以上证书。
  数字化,首先收获的是“人的现代化”。它逼着全师上下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同步思考,即使最基层的指挥员,心中也得有事关全局的大观念。从一场场网络对抗和一次次实战化演兵中,王西欣欣喜地看到,现代战争的观念深深烙在了官兵思想中。
  时不我待。军人的时间历来以分秒计算,要赢得未来战争的“制胜权”,必须争取比金子还珍贵的分分秒秒。王西欣和他的决策层进一步把数字化思路延伸到了战备建设之中,全师规模的紧急出动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就是着眼后天的魅力。它所带来的,常常是对今天意想不到的超越。
  今年5月,一支摩托化步兵分队沿千难万险的川藏公路开赴海拔4500米的高原,执行一项奇特的试验任务——“战斗效能试验”。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强度的训练了。高原深处,这支全副武装的小分队接连展开常行军、强行军、急行军等机动训练,和班、排、连战术攻防演习……对高寒山地的训练与保障进行逐项检验。
  50天后,当小伙子们完成了6000公里远距机动回到营区时,每个人都瘦了一圈,摩步师的数据库里,又增加了一笔重要的积蓄——12000组关于特殊地域、特殊环境、特殊气候中超极限野战生存和装备效能的综合数据……
  但是,在王西欣的眼中,他为“后天”准备的最大的财富,却是手上的这支一天天成长起来的人才队伍。5位团长清一色经过跨军兵种院校交叉培训,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能征善战。一大批专家型军官茁壮成长,开始迈上营级主官舞台。全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已达到92.3%,与国防大学等12所院校联办的6所“随营学校”依然红红火火……而这,无疑是决胜明天的重要基础。
  唯一无法数字化的,也许是这支精锐之师所拥有的那股无坚不摧的士气了。昂扬的斗志,剽悍的体格,敏锐的反应……以及对胜利的执着渴望,即使是兄弟单位之间拉歌,也要力求压倒对方,以至于常常对峙在路口、电影院等一切可以“较量”一番的场所。
  向来治军严厉的王西欣对这种情况下的“蛮不讲理”充满了宽容:“军人,士气第一。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士气都是一支军队克敌制胜的必备条件。高昂的士气,历来是我军的最大优势。”
  敢向变革潮头立,决胜明天谋打赢。再过几个月,当又一个秋天到来时,王西欣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又将开进苍凉的大凉山腹地。那些挂在未来战争之树高高枝头上的探索之果,经过春天的孕育,夏天的成长,将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得到检验和收获。
  王西欣知道,与前几场演习相比,这次演习将少了几多攻防对垒、杀声震耳、硝烟弥漫的壮观场景,却包含了诸如信息攻击、特种作战等更多更高层次的现代较量。从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仅仅从战争外观上看,激烈程度不同样一次逊于一次吗?
  巨变无声。
  这,正是王西欣和他的战友们在殚精竭虑的上下求索中所深深期待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