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烫嘴的“山芋”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烫嘴的“山芋”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烫嘴的“山芋” 吴志实   电视不可不看,就像饭不能不吃。但打开电视往往看见的老是开会。娱乐节目也'...

烫嘴的“山芋”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烫嘴的“山芋”
吴志实
  电视不可不看,就像饭不能不吃。但打开电视往往看见的老是开会。娱乐节目也如是,“综艺节目”、“综艺大观”之类,一如鸡鸭鱼肉老吃,肠胃不适便注定了。
  要说我也不是挑剔的观众,也没时间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指东道西。我很理解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对他们辛苦和所肩负的责任,也很同情。但对影视工作者我就不那么宽容了,虽然他们也承担着教化的义务,可他们的工作毕竟有着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不妨苛刻一点。
  引发我说这话的起因是和电视剧有关。因为你打开电视,在黄金时间里看到的电视剧许多是大清国的皇帝、官宦、侠客,乃至五花八门的市井人物在指点江山,在勾心斗角,在厮打群殴,在荒淫无度……这会不会使人误以为时光倒转,莫名其妙呢?不知别人作何感想,反正我是不免要匪夷所思的。莫非离我们最近的清王朝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不然怎么电视上多是这类题材的节目?我很希望编导们蜂拥着拍清朝戏是无意中的“撞车”,或者更好听一点说是出于对历史的“关照”,以及考虑到“以史为鉴”。但你无法否认,当一个晚上好几家电视台同时播出好几部清朝戏时,无论如何都不能不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它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起码可以让人问一句编剧和导演们,是什么样的一种初衷使大家在创作上“殊途同归”?我以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问。用怀旧和好古大约不能对上述问题解释得圆满,以投老百姓所好,说他们喜欢“古典”,大约也不能自圆其说。依我的猜度,这或许与编导们规避和无力面对现实的沉重不无关系。话语方式的贫乏使他们无从找到和现实对话的可能。生活中寻找不到感觉便只有在创作上偷巧,而偷巧又是讨好观众的惟一途径,大约便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离奇的演义。
  不能说我们的编导无能,他们确实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帮我们打发着空闲的时光。但现实生活中诸多问题乃至事件,确乎对他们又打不起精神,引不起关注,好像他们生活在月球,总是“高高挂起”,以俯视的眼神,不屑于地球家园的苦痛。他们不可能遁世,他们也有灵感,不过他们视野捕捉的只是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之外,好像全然和他们无关紧要。但精神食粮的提供需要五味俱全、丰富多彩,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恐怕不能不考虑产品的花色和担负的责任。人不可能老是吃流食和甜点,精神的餐饮自然也不能总是让死人以及现代的甜哥甜姐们卿卿我我地充斥荧屏。对当代生活,谁也不该回避。
  现实题材或许确实只是烫嘴的“山芋”。那么就不去吃么?说来,编导们对该怎么去“吃”这烫嘴的“山芋”,艺术地表现它,是需要鼓起勇气和敢于面对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