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念好新的“人才经”——厦门中山医院加强人才工作记事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念好新的“人才经”——厦门中山医院加强人才工作记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念好新的“人才经” ——厦门中山医院加强人才工作记事 '...

念好新的“人才经”——厦门中山医院加强人才工作记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念好新的“人才经”
——厦门中山医院加强人才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郅振璞
  6月,来厦门中山医院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近3年,医院每年门诊、急诊人次从76万,递增到89万、102万人次。即便是非典时期,每天求医者仍在4000人次。
  指着办公室案头一册册珍贵的“人才小档案”,医院党委书记邹爱东喜不自禁:“全院1000名职工中,新引进和培养的博士、硕士已有70人;医护人员中有高中级职称者为380人。”
  机遇——人才工作的“风火轮”
  早在1928年设立的厦门中山医院,1966年撤院。得益于经济特区发展,1988年开诊。复办之初,家底薄、名医少,病人只有小病才登门。
  刚临不惑之年的童绥君,是10年前福建省和厦门市引进的第一个医学博士。他说:“想不到,那时作为特区的中山医院,一些医技设施技术还赶不上东北中等城市,人才素质与国内外差距很大。加上没有人才环境,导致市里几家医院引进的10余名硕士流失不少。”院领导特意为他从美国引进神经电生理设备,并送他到日本进修1年。这位30来岁的医学博士从此安身鹭岛,成为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
  中山医院先后抓住福建3级医院评审定级、市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办医学院、城市医院内部三项改革的三次机遇,使人才工作驾上了“风火轮”。
  世纪之交,中山医院厦门大学第一医学院应运而生,得力于海外华侨李尚大、李文正、黄奕聪、吕振万、吕振河等人大力支持,医院设立了2000万元兴教基金,并捐资1500万元,在市政府竭力投入下,建成一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厦门心脏中心。一大批海外留学博士望风归来,带动了一批新型医技学科的崛起。
  机制——人才工作的“黏合剂”
  实施人才工程、加强队伍建设,需要一个科学而灵活的机制,这是中山医院迅速筑起人才高地的诀窍。
  “不为所有、但求所用”,院党委首先采用灵活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2001年7月,澳大利亚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心脏专科医生何世华来厦门大学医学院讲学,医院与市政府、厦大吸引他参与厦门心脏中心建设。中山医院鼓励他每月来厦两次讲学和巡诊,每年累计工作时间60天,3年内提升心脏中心综合水平走在福建前列,各类心脏手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并给予他一定的年薪待遇。
  何世华初到厦门,就为8例严重冠心病人实施高难度手术,接着又把他带出的年轻博士王炎引入医院,亲自帮带一批心内科医生。从心脏中心试运营、正式授牌至今,云集何世华麾下的20多位医生中,博士、硕士医技人员15人,形成一支年轻、优秀的人才梯队。今年3月9日,何世华被正式聘为中心主任,中心心脏介入与导管手术逾千例无事故。
  在这个柔性机制下,博士生导师、原福建协和医院副院长、心研所所长廖崇先退休后也被延揽到心脏中心,两年开展心外科大手术565台,超过全市医院50多年来手术的总和。
  “引进一个人才,配备一套设备,组建一个梯队,促进学科发展”。从2000年开始,他们先后从兰州、郑州、东北、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引进夏春、鹿全意、郭勇清、修志夫等海外新学科医学博士,人均投入新设备60万元,率先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自体与异体干细胞移植、纤维鼻镜、肾内科、整形外科等新医术。全院26个科室中半数为新学科带头人所掌控。
  伯乐群——人才工作的“连心桥”
  “全面建设小康的人才队伍,单靠伯乐发现千里马已是杯水车薪。要靠一个单位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党政领导形成一个伯乐群,真正形成人才积聚、生存、发展的大环境。”邹爱东道出多年来开展人才工作的感受。
  厦门中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6人,全由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组成。前几年引入的肝胆外科学术带头人王效民博士、外科教授张百萌博士,分别新任医院院长、副院长。为了全面改进新时期人才管理,已任12年党委书记的邹爱东,不仅派领导班子4人攻读厦门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己也参加了北京大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硕士课程班,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工作需求。现在全院支部书记中有两人是博士研究生,半数以上博士、硕士是党员。
  人才高地成为医院效益的助推器。2002年,全院床位增加到850张,入住院人数由2001年的1.5万人上升到近2万人,医院收入2.56亿元。今年前5个月,医院综合收入1.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