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领导干部应有“三种境界”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领导干部应有“三种境界” 第8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领导干部应有“三种境界” 谷将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

领导干部应有“三种境界”

第8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领导干部应有“三种境界”
谷将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长期以来,这三种境界为许多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成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其实,领导干部也应有这三种境界,因为这其中不但包含着有益的治学之道,而且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种境界是眼光远大,志向坚定。领导干部身负重托,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义务。权力是人民给的,就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要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就必须有矢志为民的信念,有志存高远的追求,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而不管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还是“独上高楼”的寂寞。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谋事干事,廉洁自律;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发展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就是要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贪图虚名,不急功近利,经常用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
  第二种境界是艰苦奋斗,经得起考验。对于学人来说,目标确立以后,还要舍得付出,乐于付出,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没有这样的付出,是达不到目的的。做学问如此,干其他事情也如此。领导干部要真正把志立起来,比学人立志更为不易,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劲头,还得有淡泊名利的境界。古人云,“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这就是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不可惟利是图,贪心不足,而应淡泊名利,追求崇高。有了这样的境界,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一心一意地干好工作和事业。作为领导干部,生活中可能会面对更多的考验和诱惑,要达到这第二种境界,尤其需要有恒心和定力,努力做到心态平衡、不骄不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第三种境界是独立思考,有所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的大意是,在历经了第一和第二种境界之后,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这一点对于领导干部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目前,有少数领导干部爱热闹、慕虚荣,不愿下真功夫、苦功夫,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却希望出现奇迹,争得彩头。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不学习、不钻研,工作浮于表面;有的急功近利,大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不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这些现象,这第三种境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包括进得去、出得来的两层意思:一是眼睛不要总是在“众里寻”,而要转向“灯火阑珊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群众那里获取智慧,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二是心要静,能够从各种束缚之中摆脱出来,不逐虚名,多干实事。这样,才能不求而自得,干出成绩,推动工作。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