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再认识的新成果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再认识的新成果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研讨会大会发言选登 “三个代表”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再认识的新成果

第6版(理论专页)
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研讨会大会发言选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再认识的新成果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纪玉祥
  党的十六大号召,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近,中央印发《学习纲要》,发出《通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此作了新的动员和部署。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断深入,必将进一步从根本上深化我们对“三条基本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写的《论十大关系》总结建国初期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逻辑起点。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重大问题,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江泽民同志自始就十分重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还在90年代就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方面关系问题作过具体阐述。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深入反思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系统总结我们党80年来的历史经验以及苏联东欧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经过“长时期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再认识的新成果。
  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一般地讲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把钥匙。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义同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一场由传统工业生产力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根本的就是代表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动力的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其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指要适应生产力的智能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发展趋势,而且指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生产的具体社会组织形式即经济体制;不仅要努力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先进性,而且要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即经济结构的优化。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占有首要地位,是前提和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纲领路线密切相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把党的性质宗旨同党的任务相统一,是江泽民同志对长期以来最为关注的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问题”深入思考的综合,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特征的敏锐把握。
  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它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在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适时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化了。他还指出,我们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要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为此,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将十五大党章“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修改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强调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理想和运动。
  第一次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深悟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发展是硬道理这个一以贯之的要义,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升为我们党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方针”和“战略决策”。他还指出,新世纪头20年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分析我们的条件,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人才,而多出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了旧体制的弊端,指出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明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提出要维护全党工作大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为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模式。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强调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国际经验表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近年来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目标。这种“三分法”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分法”,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先进文化在巩固执政党地位和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意义。而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主体,以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为重要来源,以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为重要特征。
  赋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新的内涵。“人民”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今天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外,作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各种“新的社会阶层”,同样属于“中国最广大人民”范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代表已经出现和继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根本利益。要协调和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国际战略格局。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重视研究资本主义问题的传统,多次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深入分析和阐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虽然没有变,但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继续深刻地影响着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大胆学习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规律再认识的成果。它揭明,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正确分析和对待“新的社会阶层”,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等等。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再认识上实现了新的巨大飞跃。但是,我们对这一规律的认识远远没有完结。即使已经得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仍然有个像列宁所说的“由所谓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我们只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成果。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