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激越的青春诗情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专栏:
昂扬激越的青春诗情
任殷
影片《毛泽东去安源》把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安源路矿大罢工搬上了银幕。以这一中国工运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影片的主要情节,创作者既以史为据,又不拘于史实,在准确把握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造。
影片围绕着毛泽东深入矿井,启发工人觉悟,和李立三、刘少奇建立工人俱乐部,与洪帮斗智,抵制县公署训令……演绎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生动情节,真实再现出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劳工的苦难命运,构成了青年毛泽东在安源宣传革命、组织工人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氛围。影片正是这样以艺术的眼光也是宏观的视域,具体展现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这场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就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塑造出的典型形象。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影片在写意式的叙事当中,着力刻画的是历史人物的思想脉络和精神境界。通过毛泽东在安源工人俱乐部向矿工们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用大小石块向工人讲解团结的意义,表现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平易的作风。毛泽东和李立三在林公馆你一言我一语即兴呈文风趣地显现出两人的少壮情怀和横溢才华。大雨滂沱中毛泽东、李立三为成立俱乐部发生的激烈争论又突出了两个人的思想差异,尤其彰显了毛泽东只争朝夕的革命胆识。还有毛泽东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起名的兴奋神态,以及对卖唱女孩的同情……这许多精彩片断,从各个侧面凸现了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志向、青春神彩和不同凡响的英风、豪气。影片中为死难矿工出殡的段落,处理得颇有震撼力。毛泽东脱下长衫,挥毫写出“冤啊”两个大字以向矿方抗议。此时此刻他与工人群众的血肉之情尽在两字当中,这也正是毛泽东一生情系人民的写照。这个情节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十年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的情境。艺术与生活的衔接是何等的意味深长!而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人共用一盆水洗脚,哼起山歌的细节,又从另一面展现出青年革命家兄弟般的情谊和乡土情怀。还需提到影片刻画出的符合历史实际的李立三,尽管在历史上李立三犯过严重错误,但影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肯定了李立三在安源大罢工时期的贡献和历史地位,从中透露出创作者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科学态度。
影片后半部分的罢工场面拍摄得气势宏大,节奏有致。毛泽东智斗省长,刘少奇挺身勇阻军警,李立三与矿长谈判,罢工工友与失业工友对阵,几条情节线相互交织、紧张有序,一气呵成直达罢工的胜利。这里用大幅标语特别突出了罢工的宗旨“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把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的价值和对生命的重视与现代意识联系起来,意在渗入人文的关怀。致使影片在再现历史情境中融入了现代气息。
影片以昂扬、激越、潇洒热情的基调焕发出的青春诗情使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具有了可贵的新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