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第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7-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华录:“变”出一片新天地 '...

第1版(要闻)
专栏: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①

华录:“变”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王科 王政
  投产之时并不景气的中国华录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我国唯一具备DVD激光头、光驱、机芯及整机制造能力的数字视听产品基地。
  1995年的华录,400名员工下岗,亏损2.6亿元。
  1999年,华录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2000年,实现利润6200万元;2001年,利润增至1.49亿元。今年1-6月,完成销售收入17.56亿元,实现利润1.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286%。
  “华录扭亏脱困、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个‘变’字。”华录集团董事长王松山认为,围绕市场变化进行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支撑结构调整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观念的转变,不仅让华录起死回生,而且让企业脱胎换骨,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结构调整带来生机
  1994年的华录,真可谓“生不逢时”。
  作为一家计划投资20亿元、引进松下最先进技术和设备、专门为中国9家录像机定点生产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华录曾承载着国家避免录像机关键技术及生产线重复引进的重任。
  但在1994年建成投产后,华录却愕然发现立项时方兴未艾的录像机行业已成了“明日黄花”。VCD产业的迅速崛起,让录像机年销售量由300万台骤减至40万台,9家定点企业纷纷转产VCD,华录的主要产品录像机机芯销售不畅,加上全部投资来源于银行贷款带来的沉重利息负担,华录经营陷入困境。
  调整刻不容缓。
  产品结构调整的第一步是做整机。1996年,华录建成了录像机整机生产线,打通了录像机的产业链。在生产家用录像机的基础上,华录自主开发了适用于银行、保卫、消防监控等部门的工程监视用录像机,并占有监控用机市场70%的份额。接下来,华录敏锐地抓住DVD产业,先人一步实现了由磁记录向光记录、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调整。1998年,第一台国产DVD在华录诞生,目前,华录已具备生产DVD关键件、激光头、光驱、机芯及DVD整机的能力,DVD系列产品对集团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75%。
与此同时,华录果断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市场结构。面对国际市场严格的产品认证、近乎苛刻的质量要求、成本压力,华录人咬牙挺了过来。2001年,华录的录像机磁鼓产能250万台,产品全部出口;录像机磁头产量1400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25%;DVD系列激光头及机芯的全球占有率达15%以上;DVD整机出口40万台。到国际市场搏击风浪,华录变得身强体健,2001年出口创汇1.81亿美元。
  2000年起,扭亏后的华录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把已有的视听电子产业做强做大。作为华录集团最核心的子公司,华录松下发挥自身优势,引入液晶投影机和DVD游戏机机芯两种新产品,并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20%和国际市场15%的份额,迈出了成为AVC综合产业国际性公司的关键性步伐。其次,向视听电子产业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拓展文化产业,成立了华录影音公司、欧华影视文化公司和百纳影视公司,逐步形成从节目制作、出版、复制到发行的整条产业链。第三,以ERP软件、信息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语音识别芯片等产品为突破,拓展IT产业。第四,入股大连华信信托投资公司和中科招商创业投资公司,进军金融投资领域。
  管理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华录采访,管理创新带来的节约、高效处处可见:集团公司只有一个副总经理,中层管理岗位也只设一名主管;零部件采购品种由成立之初的500件增至现在的6000件,采购部门只增加2人;经营损失降至0.98%,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标准;2001年材料费降低12%,今年上半年又降低了17%;接到海外定单,10天内装船发货……
  “管理体制的变革是市场逼出来的!”董事长王松山讲了一个“38美元的故事”。在华录开拓国际市场初期,一个录像机机芯的生产成本是45美元,可松下的国际采购价只有38美元。为此,降低成本的目标被分解到采购、开发、生产、管理等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层层分解到课、班、系,甚至每个员工。最终,华录不仅将机芯成本降到了38美元,而且还实现了赢利。
  华录人不断向精细管理要效益,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年度事业计划制为核心,SBU(划分最小经营单位)为手段,精细管理、无穷改进为指导思想的完备的内部管理体制。
  事业推进部体制实现了组织体制的扁平化和集约化管理;SBU化管理和年度事业计划制度,将全公司划分为8大利润中心、23个分利润中心和124个成本中心,并根据年度事业计划,制定并完成各自的年度、月度计划及预算管理目标。
  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安全为核心的6S管理、全面质量控制管理、以缩短生产周期为目标的SCM管理、以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期为目标的C.D.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推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结合供应链、客户管理系统,公司的材料库存时间由1998年的83天减至2002年的23天,资金周转由1998年的98天缩短到2002年的26天。
  制度创新打造“新型国企”
  走进华录这个国有企业,处处面貌一新:没有存货、应收款、冗员等沉重包袱;拥有与外资企业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拥有充分的资金,产业发展空间大;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不断谋求企业与员工的价值最大化……用王松山的话说,华录正在努力成为“新型国企”。
  王松山所说的“新型国企”,指的是从理念、机制等方方面面进行彻底变革之后,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观念先进、机制灵活、自主经营、科学管理的国有企业。
  华录打造“新型国企”,一是下决心改变所有制结构,将集团下属15个子公司改制,有的买断经营,有的租赁经营,还有标准的股份公司;二是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避免投资风险,实现技术滚动;三是与国际接轨,立足国际市场,采用国际标准,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四是把握产品方向,重视信息、网络和服务的价值;五是重视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招贤纳士,用心待人;六是产业发展和资本运营联动运作,相互促进。
  走进华录,每一名员工胸前都醒目地佩带着一枚“挑战482”的徽章,袁义祥总经理解释说,这是华录今年的奋斗目标:销售收入实现40亿元,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8亿元,利润争取达到2亿元。华录的远景目标更是让人振奋,到2005年,集团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利润达到5亿元。
  一个应对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新型国有企业,已经初具雏形。(附图片)
  华录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实现集团的年度目标而辛勤工作。
(本报记者 王科摄)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造文明新绿洲
  ——张家港市建设城乡一体文明纪实
  本报记者 徐如俊 杨涌 洪岩
  从1962年建县至今,江苏张家港市已经40岁了。40年间,张家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滨江小城发展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2001年,这个85万人口的县级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6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今年,张家港市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40亿元。
  初夏时节,我们来到张家港市城乡进行采访。城乡间频繁的转换、对比,让我们很难再简单地以房屋、衣着、卫生状况来区分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这就是张家港市近年来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创建城乡一体文明带来的新变化。
  回首张家港市近几年的发展路子,市委书记周伟强既客观又乐观。他对记者说:“张家港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精神文明建设,反过来,经济连年上台阶又促进了全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现在之所以敢于提出缩小农村与城市文明程度的落差,创建城乡一体文明,除了我们有‘团结拼搏,负重前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以外,也在于我们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
  着力美化农村环境,缩小城乡人居环境落差
  张家港干净整洁,夜晚,这里明亮安静。熟悉张家港的人们知道,张家港建设文明城市就是从环境卫生着手的。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从树木、灯光、厕所等不起眼的地方抓起,10年功夫不枉费,城市亮起来了、绿起来了、美起来了。张家港也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首家“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4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典型。
  “全国学张家港,张家港怎么办?”新形势给张家港提出了新问题。
  “张家港优美的环境不应该只属于市民,也应该属于所有的农民。创建优美环境的人不仅有市民,也包括所有的农民。”面对成绩,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没有故步自封,他们自加压力,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市区的文明创建延伸、辐射到广大农村,构筑城乡一体文明的新目标。
  张家港在巩固城区环境质量的同时,开始全面对农村环境推行城市化管理。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以“洁美家园”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使环卫工作基本上达到了农村与城区一样,一年四季保洁程度一样。许多村镇通过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做到了制度化、长效化。
  在我们采访过的每个村镇,道路硬化,厨厕净化,自来水普及,农民开始与城市人一样享受着繁华商场、休闲广场、草坪绿地。
  走进港区镇长江村的幸福小区,收入眼底的是萋萋芳草、成荫绿树,以及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在村民陈小芬的家里,厨房整洁,客厅宽敞,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孩子在书房里做功课,只有楼后依然保留的几株老杏树提示我们,这里的主人是农民。陈小芬骄傲地说:“购物去商场,散步去广场。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农村比城市一点也不差!”
  港区镇党委书记徐仲高介绍,全镇近年投入4亿多元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环境基建,今年在绿化上还准备再投资1500万元,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支持。农民也自觉地改变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他们开始注重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积极参与公共环境的美化,把环境建设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徐仲高说:“农民富了,精神上的追求也提高了。只要政府引导正确,农民改善自身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农民改造了环境,环境也正改造着农民。都市环境卫生的观念正浸润着每个张家港市农民的心田。
  加大农村教育投资,缩小城乡居民素质落差
  如果说农村人居环境的美化还只是“硬件”工程,那么,多管齐下强化当代农民的素质教育,则是更为浩大的“软件”的开发。近年来,张家港开始把对市民的教育要求全面引入农村,每年拿出1亿多元资金用于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并且形成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2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在这里深化为“三入户”。他们的宗旨很明确,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定期培训,增强农民致富增收的本领,让农民富而好礼。
  市委宣传部长范平向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市适龄青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超过30%;乡镇企业在职职工年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务农劳动力年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总数的50%;全市有4000多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张家港每年还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00多期;近三年来,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90多场专题讲座。许多镇每年向群众印发各类资料,开展“千家藏书,万人读书”活动,积极倡导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向往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政府重视农民的教育,农民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变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丰镇永联村党委带领村民建起了一批龙头企业,让农民富了起来。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告诉我们,村集体去年自筹1900多万元,建起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村里的孩子们都可以免费上到初中毕业,今年还准备自筹1500万元建起幼儿园。“投资教育,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村要培养有文化、富而思进的新时期农民。”吴栋材对此充满了信心。
  农民的素质在学习与教育中得到了提高。通过建设城乡一体文明,张家港的广大农民已经初步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再向文明市民的转变。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缩小城乡社区功能落差
  社区服务,是一个在多数地区仅属于城市的名词。然而,在张家港,社区和社区服务已经为越来越多农民所熟悉。
  张家港按照“用城市的标准建农村,用市民的理念育农民”的要求,大力建设农村社区,完善社区管理网络。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接。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他们重点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提出要达到“五个有”,即有固定的服务基地,有一部热线电话,有一支专职社区服务队伍,有一批便民服务网点,有一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住进社区里的农民说,以前农村最怕就是生病,现在不怕了,有了大病可以到社区医院,偶尔头疼脑热,服务中心还可以安排医生上门服务。在全面引入城市社区服务模式的同时,他们还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专门增加了“农”字头的特色服务,如农业咨询、种养指导、良种推广、化肥供应等。
  杨舍镇前溪巷村就是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社区。漫步在社区,“推窗见绿叶,开门闻花香”。为了方便村民的生活,村里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无偿或低价的医疗保健、水电维修、计生服务、家电维修等十多项便民服务。农民有事不出村,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杨舍镇党委副书记陈力克形象地说:“我们的社区文明建设不只是月亮,更要是大饼,既要让农民看得见,也要摸得到,香喷喷。前溪巷村是个示范村,我们争取在5至10年内让全镇20万农民都住到这样的小区里。”
  社区化构架,使得张家港各乡镇已初具城市化雏形,农民也充分享受到了社区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市,在张家港已经越来越接近、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
  广东福建援藏硕果满林芝
  本报拉萨7月17日电 记者刘亮明报道:行走在西藏林芝地区,随处可见广东、福建两省援建的小康村、小城镇、农牧业基础设施、桥梁道路、高楼大厦。“援藏献真情,硕果满林芝”成为几年来援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促使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几年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闽粤两省始终对援藏工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到林芝实地考察调研,在选派高素质干部援助林芝的同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在第一、二批援藏工作中,广东、福建分别投入资金5亿元和3亿元,同时广东在全省筹集社会资金近1.8亿元、福建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近2亿元,两省共援建项目430多个。从去年7月第三批援藏工作开始,两省很快又确定援藏项目各70个,计划总投资4.6亿多元,同时还确定了一批援建储备项目。
  几年来,两省的援建工作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即资金投入从分散的、一般的项目向集中的、重点的建设项目转变;项目规划从形象工程向造血型、生产型转变;援建重点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区深度开发建设转变;建设标准从低起点、低标准、低效益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转变;援助方式从偏重硬件的单一援助向多元化、全方位援助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援藏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几年前,林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还是个小镇,而今天已变成被誉为“雪域明珠”的现代化城市。广州大道、深圳大道、中山大道、福建路、厦门路等十几条城市干道花树掩映、宽阔通畅。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变了林芝的投资和生活环境。一些初到林芝的客人发出惊叹:“想不到西藏还有这么美丽的城市。”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与俄罗斯总理会见
  本报莫斯科七月十七日电 记者吕岩松、马剑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莫斯科与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晤。
  李岚清首先转达了朱镕基总理对卡西亚诺夫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朱总理期待着与你今年八月在上海举行两国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
  卡西亚诺夫对此表示感谢,并请李岚清副总理转达对朱镕基总理的亲切问候。
  李岚清说,昨天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一周年纪念日,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已经相互致电对这一重要日子表示了祝贺。条约的签署为两国关系深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中俄两国高层交往十分密切并已形成非常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这一机制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岚清表示,我此次访俄将与马特维延科副总理共同主持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是为落实两国元首、总理就发展双边关系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并为两国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做准备。委员会将高效务实地工作,为中俄长期睦邻友好合作不懈努力。
  卡西亚诺夫总理对李岚清副总理访俄表示欢迎,并预祝俄中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卡西亚诺夫高度评价《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认为条约体现了双边关系积极发展的成果,使两国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俄方对两国政府机制下各委员会的工作感到满意。俄中在教文卫体等人文领域的合作是俄方的优先发展方向。这些领域的合作对推动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的发展十分重要。
  当晚,李岚清前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代表。
  李岚清副总理一行是结束了对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访问后抵达莫斯科的。李岚清副总理离开喀山时,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沙伊米耶夫、总理米尼汉诺夫等到机场送行;抵达莫斯科时,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菲利波夫、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工作人员及留学生代表到机场迎接。(附图片)
  7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7月17日,西藏党政会议中心热闹非凡,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的师生和教育部、自治区有关领导济济一堂,隆重举行两校首届10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这标志着西藏有了自己培养的硕士研究生。
  1998年,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下,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分别增设了藏语言文学、藏史和藏医学3个硕士点。2001年西藏大学又新增设了美术学硕士点。目前,西藏已有在校硕士研究生47人。在首届10位硕士研究生中,有西藏大学藏文学、藏史专业的6位,西藏藏医学院藏医学专业的4位。图为出席典礼的毕业生在布达拉宫前。
本报记者 刘亮明文
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附图片)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适应新形势 迈出新步伐
  本报评论员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报道由中宣部和国家经贸委推荐的六个国有企业典型。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攻坚的成功实践,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国有企业焕发出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中国华录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TCL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代表。他们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充满信心;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广大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对国有企业来说,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国有企业也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更多地“走出去”,而且更多的跨国公司将进入国内市场。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不仅关系到国有经济自身能否发展壮大,也关系到我国一些产业能否经受住国际竞争的考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地继续向前推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体制基础。近些年来,这项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以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继续加快建立、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有了好的体制基础,还要有好的经营机制。要继续推进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人员分流工作,搞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改进企业管理。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研究开发经费、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营销网络等。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要把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要我们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能迎来蓬蓬勃勃的新局面。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深圳奖励科技功臣
  本报深圳7月17日电 记者胡谋报道:今天,深圳中兴通讯公司高级工程师谢大雄作为50万元奖金得主的候选人,将面对为期15日的社会公示。前天刚出台的《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开始实施。
  《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深圳每年将安排800万元作为科技奖励经费,并设立“深圳市市长奖”作为全市科技进步最高奖,奖金50万元,授予“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有突出贡献”、“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人员或经营管理者,每年评选1名,最多不超过2名。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河南上半年经济快速增长
  河南省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其中工业生产增长11.5%,是近年来的较高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金额、城乡居民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李杰)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湖南商企探讨百货业新模式
  “传统百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高层论证会近日在京召开,湖南长沙友谊阿波罗集团“经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受到专家好评。这一模式采用计算机全流程系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益。(孙秀艳)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厦门上半年GDP增长15.9%
  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3%。(余继军) 4ed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国酒文化城将兴建
  一座包括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展示中心、酒业档案馆等在内的中国酒文化城即将在北京兴建。中国酒文化城选址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工程2005年竣工。
  (朱莹) 4e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