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体育)
专栏:
星光为何这般灿烂
——为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而作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组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中国乒乓球队是我国体坛一支战功卓著、并保持长盛不衰的优秀运动队伍,他们先后夺得世界乒乓球三大赛120多个冠军,其中包括三次世乒赛“大满贯”。
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中国乒乓球队时曾指出:凡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值得认真总结。本报今日发表的《星光为何这般灿烂》一文,是对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探讨。这篇文章道出了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真谛:崇高而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气度,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当然,还有一个精诚团结、德艺双馨的领导核心。中国乒乓球队的经验不仅对体育界,对各行各业都有普遍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名副其实的“中国的辉煌”
2001年5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四十六届世乒赛,当中国队将7座冠军奖杯尽数捧走,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了一句“伤心”而又悟道的话:中国的辉煌,世界的尴尬。
综观我国现在开展的96个运动项目,乒乓球运动的迅速崛起和长盛不衰,无疑是其中最抢眼、最可圈可点的一个景观。自从1959年第二十五届世乒赛容国团英勇拼搏获男单冠军后,以此为起点,中国队40多年来驰骋赛场,历尽艰辛,在千锤百炼中硬是把一颗小小银球演绎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据统计,从1926年至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产生314个世界冠军,其中中国获89.5个,居首位;匈牙利获68.5个,居第二;日本获47个,居第三;从1980年至今,乒乓球世界杯赛共产生38个世界冠军,其中中国队获21个,居第一。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总共产生16个冠军,其中中国队取得13枚金牌,居第一。至今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三大赛中获得的冠军总数为124.5个。中国男队有45位运动员夺取过世界三大赛冠军奖杯,其中刘国梁一人11次夺冠;中国女队有41位运动员夺取过世界三大赛冠军奖杯,其中邓亚萍一人18次夺冠。这在世界乒乓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由80多名世界级明星先后组成的中国乒乓球队的确称得上群星灿烂,英雄辈出,战绩辉煌,举世瞩目。
中国队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夺冠次数最多、世界级明星数量最多,而且表现在三次世乒赛中将冠军奖杯全部夺走。第一次是诺维萨德第三十六届世乒赛;第二次是天津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第三次就是大阪第四十六届世乒赛。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胜者通吃”,自然不能不引起国际乒坛的极大震惊。
为什么中国乒乓球队能够将一项在我国开展历史并不悠久、渊源并不深远的运动项目不断推向顶峰?
“天工人巧日争新”
清代诗人赵鸥北诗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乒乓球运动何尝不是如此,不管你掌握着何等先进的技术、战术,如若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故步自封,总是要落后要陈旧要僵化的。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中国队的长盛不衰,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亘古不变的制胜技术战术,也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密武器,而是因为他们在继承发扬自己的技术特长的同时,能够针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主要对手每个时期的技术特点,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技术风格,进行技术创新,在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中经常掌握着主动权。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队以直拍近台快攻和逐步形成的“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征服了日本的直拍进攻型打法和欧洲的横拍防守型打法,在一段时间里执国际乒坛之牛耳。日本人率先发明了弧圈球,接着欧洲人将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熔于一炉,创造了横拍全攻型新打法,再次撑起复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新天地。面对欧洲乒坛的重新崛起,中国队一方面改进球拍的性能,另一方面在“快、准、狠、变”的原有技术风格的基础上加上“转”字,使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五个要素更紧密地结合,大大提高了对付横拍全攻型打法的能力,很快又夺回乒乓技术的优势。1981年诺维萨德第三十六届世乒赛包揽全部冠军奖杯,就是对这项技术变革的最好奖赏。再后来,为了对付因多次交手而对中国队打法日渐熟悉日渐适应并且各怀绝招的亚、欧名将的夹击,中国队不再死守直拍快攻打法为自己的主流打法,而是让横拍弧圈打法自由浮出水面,再加上全队认真贯彻“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的主张,于是一批男女优秀队员如同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他们山立万仞,砥柱中流,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使中国乒乓运动再掀高潮。
在个人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队也是十分突出的。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乒乓球技术、器材创新最突出的共46项,由中国原创的27项,占创新总数的58.7%。其中有:容国团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徐寅生的正手奔球;李富荣的直拍近台左推右攻;庄则栋的直拍近台两面攻;张燮林的长胶粒直板削球打法;王志良、郭仲恭的横拍转与不转削球;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李振恃的正手快点技术;郗恩庭的直拍反胶弧圈快攻打法;许绍发的快带弧圈技术;郭跃华的推挤技术;李赫男、张立的正胶小弧圈技术;葛新爱的长胶削攻推拱结合;谢赛克、李振恃的直拍正手盖打弧圈技术;曹燕华的反手高抛发球技术;蔡振华的横板反胶与防弧胶皮相结合的全攻型打法;邓亚萍的横拍反胶与长胶全攻型打法;刘国梁的直拍横打、左推右攻和直板反面发球技术;丁松的横拍攻削结合;阎森、马林的直拍反胶左推右攻加直拍横打,孔令辉的横板反手快“撕”技术;王楠的具有中国传统快速特征的反手连续快拉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打法和器材创新,被业内人士称为“绝招”,是中国队克敌制胜的十八般武艺,均先后为中国队夺冠立下过汗马功劳。
匠心独运、众志成城
中国乒乓球界的领军人物曾说,不要以为中国队有多大的技术优势,不少赛事我们都是“死里逃生”。我们的优势更多的是表现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表现在训练中的精心打磨和竞赛中的严密策划。如果在这些方面稍有疏忽,中国队的地位就有可能动摇。这些语言表达也许不无自谦的成分,但绝对不可视为危言耸听。的确,就单个而言,像本格森、约尼尔、克兰帕尔、萨尔霍扬、舒尔贝克和后来的梁英子、玄静和、瓦尔德内尔、刘南奎、佩尔森、盖亭、塞弗等,与同时代的我国运动员相比,可以说旗鼓相当、难分轩轾。论他们的个人技术或运动天赋,都非等闲之辈,只是他们在成长路上往往缺乏一种集体的烘托,缺乏一种仅靠个人难以完成的精雕细刻,缺乏一种咄咄逼人的精、气、神,恰恰在这些方面,中国乒乓球队是别人难以匹敌的。且看中国队在构建训练、竞赛系统工程中如何匠心独运,众志成城。
首先,他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不少队员每天挥拍达5000次,针对技术难点和自己的弱点刻苦训练,集体攻关。为了提高女队的训练难度,组织男女对练,男帮女练。为了适应世界各种技术打法,防止技术僵化,中国队在坚持主流打法的同时,积极支持多种多样的打法,建立起“乒乓小世界”。据称,现在世界上5大类12种打法我国都有运动员能够掌握。有些国内竞赛,各种技术风格百花齐放,简直就是国际比赛的克隆。为了加强训练的针对性,中国队十分注意发现、培养与世界强手打法相似的或相同的运动员,让他们与主力队员捉对训练,称为“陪练”或“模拟训练”,以此增强主力队员的适应能力。训练中有时还有意制造各种噪音,营造比赛场地的环境氛围。这些举措科学适用,有针对性,大大增强了训练的实战色彩,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其次,在竞赛的临场指挥上,中国队把每一个环节都组织得丝丝入扣。他们群策群力,对每一场比赛都进行赛前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研究出预案。他们还通过平日积累起来的技术档案和录像资料,帮助运动员进一步了解对手的技术、战术特点,寻找对策和制胜的办法。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他们用兵布阵极其用心。听说过孙膑教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中国队自觉运用这种智慧,有时准确地把对手最惧怕的克星派到对手的面前;有时又派出幕后埋伏着的“黑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的外国运动员就这么说:“与中国运动员比赛,总感觉面对的不是一个中国选手,而是一个中国集体。”在大多数国际竞赛中,中国代表队阵容强大,技术水平整齐,这也是一大优势。因为体育竞赛虽说是实力的较量,但偶然性、随机性等不可测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支参赛队伍,如果尖子队员势单力孤,一旦马失前蹄就后继乏人。中国队则不用太多担心,“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即使某一主力队员失利,也常会有人出来挽狂澜于既倒,获胜概率较大。
中国乒乓球队长期以来遵循贺龙元帅的指示,努力避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恪守“国内练兵,一致对外”,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旗帜,把“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落实到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仅靠技术精湛、战术成功也许可以使一支运动队伍在某个时候脱颖而出,石破天惊,但像中国乒乓球队那样,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里砥柱中流,坚不可摧,总是保持着旺盛的士气、朝气和锐气,分明还有着更内在、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崇高而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支队伍从成立以来就自觉服膺“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傅其芳、容国团当初断然从香港回内地,就是抱着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容国团本来在香港一家渔行谋生,他回大陆参加新中国建国5周年乒乓球表演赛,渔行老板责问他,逼他写“悔过书”,容国团义正词严反驳道:“爱国无罪,悔什么过?”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多少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面对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的诱惑,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尽管有人彷徨过,选择过,但爱国主义自始至终是这支队伍的精神主流,是支持这支队伍自强不息、日新又新的主心骨。这支队伍浸润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烈渴求,他们不仅承载着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历史责任,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承载着和平使者、民间外交的历史使命。无论是训练中、竞赛中,他们都能够超越个人的情绪、超越个人的成败得失,将自己的事业和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并从这种联系中获取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其次是“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气度。几十年来,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色彩纷呈的鲜花面前,在十年浩劫和有时遇到不尽如人意的战绩时,中国乒乓球队保持清醒冷静,不骄不躁,宠辱不惊。战绩辉煌却不自夸,尖子辈出却不自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竞技赛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打翻身仗”是他们的格言。无数事实昭示人们:过度的喧哗和不必要的张扬只能带来额外的负担。领军人物说的那句“狼来了”如同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第三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长盛不衰的实现,靠的是行动而不是对概念的不断重复演绎。一支运动队伍,通常在新旧交替时很难严丝合缝,链条松动、后继乏力是常有的事情。中国乒乓球队虽然也有过青黄不接,但总的来说,他们的新旧交替大都能够做到“光滑连接,平稳过渡”。这应归功于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后备人才建设,一、二、三线队伍的培养都不偏废,不放松。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1000万人,参加业余体校训练的少年运动员有3万多人,在中国乒协注册的成年职业和业余少年运动员近2000人,最高水平的国家一队、二队运动员近100人,构成一座目标一致、层层衔接的人才“金字塔”。他们建立起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和淘汰机制,使一、二、三线队伍各得其所又灵活流动,增强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多数时候,中国乒乓球队不是一般的自然接班,而是新手奋力“抢班”,形成后浪推前浪的磅礴之势。再看中国乒乓球队历来的教练队伍,在世界乒坛,他们中间哪一位不是多谋善断、游刃有余,新旧交替之所以能做到“光滑连接,平稳过渡”,后面该做多少成功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多少深入细致的具体工作啊!
第四是拥有一个精诚团结的领导核心。中国乒乓球界以一种开明的态度和宽容的精神,鼓励技术上的“百花齐放”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以此激活思路、防止僵化。他们小心保护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欲望,也不回避学术争论,但是他们总是能够越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把各种主张筛选、整合起来,形成主流思想并付之实施。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乒坛长期存在着一个有经验、有胆略、有权威的领导核心。他们尽管职务有变动,地位有变化,但从来未曾将眼光从乒坛移开,而且时刻追踪着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前沿,关注着乒乓球队伍的兴衰际遇,或勉励有加,或提出忠告,并在适当时候力排众议,作出正确的抉择。他们是中国乒坛清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防止各行其是、一盘散沙的重要力量。
祖国为乒乓健儿而自豪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崛起和长盛不衰,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关怀与鼓励,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乒乓球队爱护备至。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对徐寅生同志《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批示,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对中国乒乓球队的接见和讲话,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乒乓健儿,成为他们成长进步的精神力量。
1971年在中、美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美国乒乓球队实现了来华访问,从而结束了两国长期互相隔绝的状态,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序幕,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地球”。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一次贺电中说:“70年代初促使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乒乓外交’,生动地展示了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方面,起到了多么积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育的社会组合愈来愈复杂,体育部门与企业、社团、媒体、科研单位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契约关系、合作伙伴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运动项目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乒乓球队能够与时俱进,通过训练体制、竞赛体制的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利益的合理分配,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出现过一段引人注目的“海外兵团”现象,社会上有些人士曾经表示担心。中国乒乓球界既未惊慌失措,也不漠然置之。他们冷静观察,从容应对。结果表明,“海外兵团”并未对中国乒乓球队构成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用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一个多变的世界。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思想稳定,他们在与加盟国外俱乐部的前中国队运动员交流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祖国的乒乓球运动内外环境,更适合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前景更为广阔。中国乒乓球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减少或避免了队伍的震荡,继续将这支队伍引上攀登高峰、为国争光的坦途。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各个运动项目管理部门重视。
今年是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有足够的理由为拥有这支优秀运动队伍而骄傲,有理由因哺育了这些杰出儿女而自豪。他们荜路蓝缕,开拓创新,驰骋乒坛,佳绩频传,为祖国争得荣誉,为民族争得光荣。他们前进的轨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体现。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骄子,民族的英雄。
文中照片由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附图片)
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星光为何这般灿烂——为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而作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