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6-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抓紧治理整顿 堵塞管理漏洞——我国矿产资源保护、'...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

抓紧治理整顿 堵塞管理漏洞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综述
本报记者 周朗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至关重要。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著称,但面对13亿人口,我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今年3月,中国工程院咨询组提交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客观地描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
  种类丰富,总量较大,但人均拥有量不足。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矿产资源大国,矿产种类丰富,目前已发现171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7种,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五十三位。
  一些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而某些大宗矿产储量不足。我国钨、锡、稀土、钼、锑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且资源品质高,具有资源竞争力;而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气、富铁矿、钾盐、铜、铝、金、银等矿产储量不足。
  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以铁矿为例,基础储量达220亿吨,不算少,但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含铁平均品位为33%。
  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以铜矿为例,我国迄今发现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在经济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仅部分资源被浪费,而且由于开发利用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磷矿主要在南方,铜矿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保护利用状况堪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集中体现为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消费需求增长,现有矿产资源储量的保证程度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在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方面出现较多、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使矿产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或浪费,也加重了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并直接导致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土资源部的专项调研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一度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无证采矿,非法采矿。在一些地区,无证采矿现象长期存在,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有的地方采矿权人越层越界开采,抢夺资源,纠纷不断。有的煤矿、金属矿山擅自越界开采,破坏井下安全防护系统,造成重大事故。
  边探边采,以采代探。有的探矿权人未经审批擅自进行边探边采。有的只有勘查许可证,以勘探之名从事非法采矿活动,急功近利,牟取暴利,严重破坏、浪费资源。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去年发生的特大透水事故,就存在非法以采代探的问题。
  越权发证,违法处置。有的省级和省级以下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批准权限,违法审批发证。有的不依法定程序办事,给不具备办矿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发证。有的审批把关不严,造成同一矿区的矿业权彼此交叉重叠,引起纠纷。一些地方政府或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权限擅自处置矿业权。
  乱采滥挖,破坏资源。非法采矿活动往往都存在严重的乱采滥挖,严重破坏、浪费资源。有的合法采矿权人,也不遵守规划和经审批的开采方案;有的粗放开发,对共生伴生的综合矿产未能综合开发利用。一些地方的大型金矿、铝土矿、磷矿、珍贵建材矿区,被众多小矿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突出,有些大矿特别是煤田,被许多小矿“砍腿”、“挖边”、“掏心”,好端端的矿区给搞得千疮百孔。
  重采轻治,破坏环境。有的露天采矿,大量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引发滑坡泥石流。有的采矿活动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矿区耕地破坏,污染了地表水体,破坏了地下水系统。有的坐落在江河沿岸的采矿洞和小选矿厂,把大量有毒矿渣、矿液排入江河,直接影响流域内群众的饮水、农田灌溉,甚至造成部分农田绝产。
  导致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混乱的原因,一是有些人不懂法律甚至藐视法律。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他们却错误地认为矿产资源在哪里就归哪里开发,谁开了是谁的,不依法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二是有的领导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不能正确处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同发展经济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以局部利益侵害整体利益,以眼前利益侵害长远利益,以经济利益侵害资源环境效益。三是有些地方的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作风不扎实,管理薄弱。有的重发证、收费,轻监督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的腐败渎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个别人甚至还与社会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导致政令不通,合法的得不到保护,非法的得不到查处,乱采滥挖得不到制止。
  治理整顿初见成效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从去年11月开始,国土资源部开展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清理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坚决制止违法勘查、开采行为,抓紧整顿乱采滥挖,严格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为准确了解治理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国土资源部派出4个督察组,分别对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多个县、市和乡镇、40多个矿山进行现场督察;各地也组织了100多个工作组到重点地区、主要矿区督促检查工作。到去年底,治理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国土资源部又总结近年来治理整顿工作的经验教训,将继续督查勘查开采活动,维护勘查开采秩序;整顿乱采滥挖,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严格矿业权审批,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抓紧督查,巩固整顿成果;加强领导,严格依法行政等,作为今年治理整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保护好我国的矿产资源,一方面有赖于加强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应通过实施矿产资源国情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爱护、保护、节约矿产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 x0Z品论天涯网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记者调查

是天灾还是人祸
——乌达煤田自燃40年烧掉“乌金”千万吨
本报记者 傅丁根 内蒙古日报记者 于杰
  日前,记者来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乌达煤田五虎山井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飘浮在空中的巨大“烟龙”,而地面上一条条裂缝和一个个陷坑则随处可见。矿区人员提醒记者,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靠近那些宽窄不一的裂缝,一旦掉下去,别说抢救,连喊声救命都来不及。在两处大的坑洞旁,记者看到里面的煤燃烧得通红,用热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度高达590摄氏度。站在远离火区的下风口,仍有煤烟灰雪落般地飘落在身上,犹如身处正在爆发的火山之中。
  据介绍,煤属一种可燃性有机岩,煤层地质条件如发生变化,产生裂隙,再达到一定温度,或煤层经采掘后形成塌陷,空气进入,都会引起自燃。早在20世纪60年代,乌达煤田苏海图井田内浅部煤层即自燃发火。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号令下,小煤窑遍地开花。乌海焦煤集中区一年内开了800多处,大都在骨干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和国家规划开发的煤田上。名为“有水快流”,实则“肥水乱流”。有的窑主说,发财最数开窑好,打个窟窿就是宝。黑洞土窑,越开越多。他们随意开采,吃肥丢瘦,每采1吨煤,就要破坏国家7吨煤炭资源。不仅如此,小煤窑主只顾挖煤赚钱,此处着火,换个地方再挖,从而使众多废弃的小煤窑形成新的火点或燃烧通道,加剧了煤田火区蔓延。
  目前,尽管这里的小煤窑几乎全被关闭,但小煤窑留下的成百上千个坑洞却没有回填,火势并没有得到控制。截至2001年,煤田自燃火区已达26个,总面积307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田火区。
  乌达煤田煤火自燃40年不断,且愈烧愈烈,面积日趋扩大,直接导致的是环境遭破坏,空气污染,资源浪费,同时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截至2000年底,乌达煤炭资源总烧失量达1000万吨。煤田剩余的2.7亿吨可采储量,有近1亿吨受煤火影响而不能开采。原煤田服务年限减少30年,将给国家造成约100亿元的经济损失。
  煤田的植被本来就十分稀少,加上煤火“摧残”,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行动计划植种优先保护名录的“沙冬青”,在这里没有享受到它应享受到的“待遇”,已经开始枯死。煤田自燃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酸雨,使得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受到酸性腐蚀,缩短了使用寿命。煤区地下火化,加剧了地上沙化。
  据了解,在煤燃矿区范围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超过国家标准5.3倍,二氧化碳超标1.5倍,二氧化硫超标1.5倍。据业内人士介绍,当空气质量属甲度污染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明显,属重度污染时,健康人也会出现较强的不适感,年老、体弱者会寿命降低。
  记者在矿区采访时,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地说,自从有了煤火,每天都能闻到呛人的气味,感到头晕、胸闷。老人边说边不停地咳嗽。
  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安全生产问题。在五虎山矿的一些工作面,火区已蔓延至煤层露头部。在苏海图矿的主要运输大巷——201巷,已出现多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涌出的异常险情。这条大巷是全矿生产的生命线,现在正受到煤火的严重威胁。一旦大巷保护柱被火烧毁,大巷将被拦腰斩断。若不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神华集团对这两个矿投巨资实施的矿井技改工程将付之东流。
  记者还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获悉,目前,内蒙古的古拉本和鄂尔多斯煤田火区也呈加剧扩大趋势,甚至已经威胁到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安全。有关负责人还特别提到,自国家实行“关井压产”政策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关闭了占全区煤矿总数67%的煤窑。但由于缺乏配套资金和相关人员,管理跟不上,这些已关闭的小煤窑很有可能形成新的火源点。 x0Z品论天涯网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编者的话

护好用好宝藏
  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然而,它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惜在很长时间里,人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其后果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个问题典型地反映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以来,矿产开发规模飞速增大,掠夺性开采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很多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以高昂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弯路。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矿产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就无法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并不乐观,管理和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现已初见成效。但人们更关心、更希望从法制建设上、从发展战略上、从科学技术保障上做好文章,使我国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保护、利用,以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x0Z品论天涯网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聚焦

乱采滥挖 殃及生态
  6月中旬,记者在227国道青海段看到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祁连山脉到处是乱采滥挖的小煤窑和已经被严重破坏的植被。国务院关于坚决关闭小煤窑、禁止乱采滥挖的通知精神在这里没有得到实施。
  青海省祁连县峨堡乡位于祁连山山麓,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生态植被显得非常脆弱。然而在这一地区,浅薄的地表下(有的十几米、几米甚至不到一米)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一些人不顾国家法律,肆意开采。在227国道212—215公里路段,有不少废弃的露天矿,一些正在开采的小矿前,有些车辆正等着装煤;“祁连县峨堡地区煤炭管理站”就在小煤矿附近;峨堡乡紧靠227国道边的一些民房和小饭馆门前,堆放着从小煤窑拉来的煤炭,煤炭交易公开进行着。在227国道181—182公里段,记者发现也有人露天开采,一辆大卡车就停靠在露天煤矿前等着出煤装车。据当地知情人介绍,至今公开乱采滥挖的小煤窑主大多很有“背景”。
  由于乱采滥挖现象严重,当地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草地面积减少,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附图片)
  图①:随处可见的被废弃的小煤窑,破坏了周围的植被。
  图②:仍在乱采滥挖的小煤窑。
  图③:公开设立的煤炭管理站,实际上只是个“收费站”,对国道上行驶的非法运煤车辆一路绿灯。
本报记者 李和信 李同欣摄影报道 x0Z品论天涯网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日趋恶化
破坏性开采制约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和忽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国是矿业大国,多年来的采矿活动尤其是煤炭采选挤占、破坏了大量土地。目前,全国煤炭采空塌陷面积约120万亩左右(一般每采万吨煤塌陷土地3亩,每年增加采空塌陷面积约0.4万亩)。据统计,山西省有煤炭企业6050个,从1949年至1998年共生产原煤56亿多吨,致使地下采空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地面塌陷破坏面积累计达100多万亩,其中40%为耕地。黑龙江七台河市矿区塌陷总面积90平方公里,有24万居民生活在塌陷区中,塌陷区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塌陷已给七台河市的城市建设带来“两次搬迁,三次建设”的迁建之苦。
  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安全隐患。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崖下挖洞采煤已有500年历史,造成12万平方米的采空区,使上覆山体形成17组58条开裂缝和352万立方米的危岩体,时刻威胁长江航道的安全;辽宁抚顺西露天采矿坑深300米,曾发生滑坡60次;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向盐井沟内堆放55万立方米矿渣,暴雨形成泥石流,冲毁房屋、堵塞河沟,死亡104人,并威胁成昆铁路和泸沽镇安全。
  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大面积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使原来以原井泉或地表水作为工农业供水的厂矿、村庄和城镇发生水荒。如山西省因采矿造成18个县26万人吃水困难,30多万亩水田变成旱地,全省井泉减少3000多处。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所,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废渣、尾矿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有色金属矿山30多座。
  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煤炭采矿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位居第五位,其中有害物主要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使矿山地区大气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造成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薄弱,缺少具体的管理法规;管理体制上,矿山地质环境执法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互相扯皮;在发展战略与计划中,重经济项目,轻矿山地质环境项目;在项目的决策中,重经济评价,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治理赶不上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设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新办矿山采矿权审批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国土资源部 东林 x0Z品论天涯网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一线

山东日照市保护地质环境
 关闭采石场 治理废矿坑
  从1997年起,山东日照市国土资源局结合矿业秩序勘查开采秩序整顿活动,不断加大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先后关闭了新市区内的全部采石场,并制定了详细规划,分期分批地进行治理改造,有6处建成人工湖。去年利用采石场建成的“银河公园”占地1000余亩,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公园。
  由于历史原因,日照市新市区原有十几处大型采石场,有的已有近100年的开采历史,采石及运输人员达到3000多人,运石车200多辆。这些采石场虽然曾为日照市的港口和城市建设作过积极贡献,但随着城市发展已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为整顿矿业秩序,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新市区的采石场实行彻底封采。市国土资源局经市政府批准下发了《日照市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规划》,全市分一、二、三级划定了46个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并在保护区边界设立了界碑。为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逐级签订了《地矿行政年度目标责任书》和矿业秩序整顿、实现矿业秩序根本好转目标责任书,将地质环境保护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有的区、县还与乡镇政府及村民专门签订了“地质地貌景观保护责任书”,明确了奖惩措施。国土资源部门在有关乡镇和村庄聘请了矿管监督信息员。保护区的管理以当地政府为主,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林业、建委、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根据规划,市里对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范围内的采矿场分期分批关停。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认真制订封采方案,并协调资金200万元,建起一座大型农贸市场,以安置采石人员。东港区政府及有关街道办事处领导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入村、入户、到场点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动员工作,先后印发《通告》、“明白纸”、《告村民书》等宣传材料5000余份,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50余天,在说服动员基础上,限定最后期限,采取炸毁专用运石道路、用淤泥填堵进出口等方法强行关闭。同时,还先后对城市周围名山景点区内的120多个矿点依法强制封采。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日照市加强对封采矿坑的治理改造。截至目前,政府和有关单位、个人先后投入治理改造经费1000多万元,改造矿坑6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山东日照市 顾土 x0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